17地非遗"绝活"亮相文博会 匠人展风采寻新生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记者 施佳秀 实习生 杨韵仪)架着副眼镜,就着旁边微弱的台灯,一身工匠着装的王志仁端坐桌边,专心致志用毛笔一笔一划地在木头上写字……
王志仁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省级传承人,其所在的浙江瑞安市东源村是已知的中国唯一完整保留且仍在使用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村落。随着技术的发展,木活字印刷逐渐退出市场,导致这项技艺继承乏人。
“(我)非遗展参加了8年,每年都来,有一些外国人来逛展会的时候对我们这项技艺很感兴趣。”在20日至24日举行的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王志仁正在用行动为参展者普及木活字印刷术的知识,他表示,自己希望将中国木活字印刷术中的文化精髓保留和延续。
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是第十届杭州文博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来自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147个参展项目368位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携作品、衍生品参展参演,这些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现自身“绝活”,同台呈现中国的古老工艺。
坐在高高的大花楼木织机上的拽花工与织造工相互配合,足踏开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诀,眼观六路,正在织造南京的传统云锦。
记者看到,除了展现自身“绝活”的工匠们,还有些“匠人”现场展现了非遗传承之外的创新。
大襟、立领、一字扣、镶、嵌、滚、宕、盘、钉、勾……杭州利民中式服装厂带来了“西湖十景”中式服装,这10套款式各异的旗袍,把杭州西湖“老十景”通过手绘和造型的方式展现在旗袍上,它们都采用了手工制作,旗袍外甚至看不到一根明线。厂长包文其说,由于工序复杂,因此目前每件旗袍只生产了一件。
“我认为服装是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手法,这是把文化穿在身上。”包文其希望,这种将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蚕桑丝织技艺”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结合的手法,能拉近中式服装和消费者的距离。
除了坚持传统技艺制作,衍生品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之一。
浙江仙居县添彩灯饰厂的展区聚集了不少人气,不少人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这些色彩梦幻、造型独特、古色古香又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彩灯。
添彩灯饰厂的负责人沈珉告诉记者,这些彩灯正是传统仙居花灯的衍生品。传统仙居花灯通过手工对纸张进行镂空、折叠等进行制作,而作为衍生品的花灯则是通过铁皮用机器制作,能够实现批量生产,价格上也非常“亲民”,一盏普通宫灯大小的衍生品,只需要一百多元人民币。
“我们希望不是只有仙居人才知道仙居花灯,衍生品能帮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沈珉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