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鉴剧:良心剧赢高水平观众

26.10.2014  13:12
  新浪娱乐讯 《北平无战事》在开播前着实让人为其捏了把汗,这样一部中正严谨的诚意之作,想必谁也不敢保证它还在一向以口味多变著称、且低级趣味时有活跃的市场的可接受范围内,业内人士不想看到以一片惋惜声来祭奠一部精心佳作的凄凉结局,可又难免为《北平》不可知的命运忧心忡忡。所幸,剧集播出后,观众的热烈反响证明了市场还未丧失的品味,人们争相讨论着每日的剧情,分集笔记、科普帖、解密帖等以往独属于国外剧的专利,这次也被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北平》。

  新浪娱乐认为,《北平无战事》是一部为国产剧挣回颜面、真正赢得高水平观众回流的诚意之作。除了剧情、制作、表演上的精心之外,《北平无战事》更深刻之处在于,它不只是想讲一个属于历史的故事,而是希望借此来隔空思辨,探究历史变革的本质。与时下流行的那些新锐作家张扬酣畅的历史叙事相比,《北平无战事》是深藏不露的,其矛盾仿若纯棉裹铁,最终落脚点也不只是个人命运的咏怀,更多在于家国天下的兴叹。当出版界已不少反思之作引起文人学者轰动之时,影视作品也该正视过去的存在,这不仅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对所有时代重压下的无名“承受者”的缅怀。

   剧情:经济立史探时代本质 艺术熔铸戏味不失

  历史是需要被叙述的,而对于历史的叙述方式隐射的正是叙述者本身的历史观。国内对于革命年代的讲述长久以来固化于战役的串联,进而引带出时势的转变,但《北平无战事》却执意立足于经济线的精研细剖,在军事史、政治史之外,缕出一条民生史。创作者刘和平似乎想借此表明,推动时代变革的深层原因并不是战场上的胜败,而是后方经济的兴衰,当一个政府陷入治理上的无序从而渐失民心时,大厦将倾便也是旦夕之间。刘和平用这种更具有现代思考况味的观点提领全篇,整部剧便也成了一个探寻式的追问。

  《北平无战事》全程都在查账,在重复的问责、推诿继而问无可问的无效轮回中显出政府治理的荒诞。剧中对于物价飞涨、物资短缺的描述随处可见,用情节形象地注解着什么叫“通货膨胀是压倒国民党的最后也是最重的一根稻草”。严格来说《北平无战事》并不是一部记录历史事实的作品,或者用刘和平的话说,它其实更像是对历史形态的还原,用历史逻辑推进着剧情发展。当民生凋敝之时,党内依旧上演着贪腐、僵化以及各派别的掣肘,国民党的溃败便也有了历史的必然(虽然刘和平可能更想称之为“合理”)。更深层次讲,《北平无战事》实则也触及到了国民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刘和平最初欲将其命名为“王朝”并不是没有道理。

  诚然,《北平无战事》选择了一个高端的题材,但刘和平显然并不想让它彻底走曲高和寡的高冷路线。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北平无战事》并不缺乏戏剧性手法,转折突变贯穿始终,情感渲染适时而起,甚至一些艺术化的理想桥段——诸如方孟韦大闹五人小组、马汉山痛骂八财团——也会不时触到观众的燃点。其独辟一格的历史切入角度确实开拓了观众的既定视野,而各角色在权力交锋时的内在张弛却也是吸附观众的一大元素,就连剧中对话的用词,也不时带着些让人品咂的慕古意味,譬如制造流言不叫造谣,叫谣诼,私惠他人不叫讨好,而叫市恩……

   角色:群像塑造客观悲怆 戏骨飚戏心小鲜肉博人气

  对人物群像的客观塑造是《北平无战事》对传统格局的一大突破,道德评判与情感依归不再单纯取决于党派,道义与非道义成了观众识别角色的标准。国共之间、中西汇流、古今之际,《北平无战事》抓住了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复杂内心,但又不急于全部揭示,而是层层剥开,每一位观众在看剧之后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物,却又猜不透人物接下来的心理轨迹。

  另一方面,《北平无战事》对剧中的人物又带着一种悲怆的关照意味,这也是激烈的历史落潮之后,人们在沉淀之后才会有的意绪。纵使结局处是历史的圆满,其间参与者的内心却是五味杂陈,谢培东的落寞凄凉、曾可达的饮弹自尽以及所有在时代倾轧下身不由己的人,他们的无奈能真切唤起人们对历史全面的反思。刘和平说《北平无战事》是写给无名的承受者的,因为他们的名字不会被浇筑于青铜器上,却已被历史的高墙隔在了另一边。

  诠释这些角色的演员成了《北平无战事》播出后最牵人目光之处,选角时的犹豫、拍摄时的故事及至片酬等等都成了一时热点。能如《北平无战事》这般聚集如此之多的实力选手在电视剧领域并不常见,而这种运作方式也为行业的良性循环树立了榜样。《北平无战事》是制作与演员的彼此成全,一方面精良的剧本与制作团队能够真正吸引并释放优秀演员的表演欲望,在片酬上也可有回旋余地,另一方面,当演员片酬不占成本的大份额时,更多的资金便可用于制作本身。

  戏骨们的飚戏是《北平无战事》的一大看点,也只有如他们这般的深厚功力,才可准确传达出剧中角色的多层面性格。陈宝国内蓄的狠戾,倪大红和善中的刚强,王庆祥欲退不能退的无力,焦晃耿直的书生意气,董永执着坚守的忠心,王劲松低调中酝酿的爆发,刘烨对理想的引领,廖凡的亦纠结亦偏执。剧集前半段隐忍克制的祖峰赢得了观众不少好感,后来粗俗却又不失江湖仗义的程煜成了观众观剧时的一大期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几位年轻演员,对于喜欢新鲜的观众,坦白来说他们才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譬如现在已经晋级为“北平双帅”的王凯和孙之鸿。经常眸中含泪的“小哥”王凯借《北平无战事》进一步提升了人气,并为之后的《琅琊榜》做了很好的预热。而冷面秘书孙之鸿,相信《北平无战事》之后,他的百度百科应该是可以建起来了。

   严谨制作不跌份 质感还原赛电影

  山东影视中心近年来已成了国产剧品质的标兵,而侯鸿亮、孔笙、李雪的搭档也成了让观众信赖的黄金团队。今年的《父母爱情》《战长沙》皆是口碑之作,而《北平无战事》仅从制作上来讲,也没有辜负“良心剧”的盛名。场景、服饰、道具上的苛求曾耗费了剧组大量的心力,也增加了整部剧的成本,也许观众不能完全接收或是分辨出这些细节上的别致设计,但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质感却不是粗疏之流所能企及的。

  用电影的设备拍电视剧,在当今时代放眼望去,也许只有在国内还可以如此这般地自豪宣称。虽然有点沾沾自喜,但在国产剧整体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的现实中,这样不计开销的“肆意”尝试却也令人振奋。这不仅是一个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其对于自身实力的自信。拍摄设备上的保证发挥了《北平无战事》剧本以及制作团队的优势,也为整部剧增添了沉郁的气质。好剧本难求已是行业的普遍嗟叹,而在拍摄器材的升级上,业内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幸运的是,诸如《北平》这样的作品,已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后续反响热闹多 “报告建丰同志”成流行

  相较于剧集本身的严肃端庄,剧集之外倒是热闹许多,并且这股潮流已渐渐从最初科普解密时的热议,转向了后期调侃小鲜肉的狂欢。与此同时,更多以往不常被公众关注到的幕后花絮也被无所不挖的媒体曝光,比如建丰同志的背影以及建丰同志的声音。《北平无战事》促成了一个新的粉丝圈的形成,圈中人大多有着一定的教育背景,并凭借其逼格通过社交媒介吸附着更多的人的加入,而欲进入这个圈子不光要看剧,能随口说出“报告建丰同志,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这样的台词,才算获得了自如谈论的通行证。

  一部热门剧大多都会引发舆论狂潮,而对于《北平无战事》来说,这样热烈的反响还有着另一层意义,它用实践验证了,品质与市场,并不是不可兼容。社会公知常忧心时下审美趣味的崩坏,以致让雷剧发展壮大,但其实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般不可救药。另外,审美其实是需要品质之作来培养的,而那些影视从业者,可曾准备好拿出真正的高尚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