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民生水利扛住汛情“大考”
【本站10月25日讯】今年的汛期已于10月15日结束。在长达6个月的汛期中,异常性的突发天气较往年更加频繁,多项指标突破或逼近历史最高记录。在这场“大考”面前,北仑民生水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前哨也是后盾,为平稳度汛夯实了基础。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
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气候水文形势复杂多变。1号台风“尼伯特”形成于7月,尽管“姗姗来迟”,威力却不容小觑,直袭浙闽两省。
中秋期间风雨潮三碰头,14号台风“莫兰蒂”给北仑区带来了倾盆大雨。该区防指于9月15日19时15分起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并根据实测雨量和气象部门的预警,及时将应急响应升级至Ⅲ级、Ⅱ级。15日15时至16日8时,北仑城区降雨量260毫米以上,远远超过北仑气象建站以来所测到的12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215.7毫米;16日4时1小时雨量达到86毫米,突破了81.2毫米的1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
“莫兰蒂”期间,中心城区出现内涝积水,该区区委区政府领导坐镇指挥,区防指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积水被连夜排出。在10月7日的突发强降雨中,因事前准备充足、经验总结到位,易积水路段得到有效强排。在往年台风期间,小港姚墅片区、白峰上阳片区等等山洪易发区、低洼受淹区,今年有了明显改善。
重大水利工程守住防汛第一线
2016年度北仑区投资近10亿元兴修水利,一系列水利工程成为治水强基“排头兵”。
白峰街道上阳片区约有4000亩低洼地,平均地势比城区低两米,一旦遇到强降雨,积水很难迅速排出,会对花木造成巨大损失,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经济利益。随着上阳片区排涝泵站工程的完工,6座泵站相继投入使用,最大排水量可达到每秒26立方米可以24小时不间断抽排入海,确保整个上阳片区农田不受淹。
今年5月,随着梅山水道南堤的合拢,梅山水道的防洪排涝作用愈发明显,每次台风、暴雨来临前,梅山水道提前预泄预排,降低水位,腾出足够防洪排涝库容,为两岸三片(梅山、春晓、白峰)低洼受淹区增加了一道防洪排涝墙。
水库山塘除险加固成有力支柱
防洪排涝水利工程是挡在汛期一线的前哨,那么水库山塘就如同后盾,发挥着防洪、蓄洪、滞洪等多重作用。然而,北仑水库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面临年代久、部分设施老旧的问题。为此,北仑把投资建设的目光投向这部分水库山塘。
新路岙水库是北仑唯一一座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1474万立方米。原有输水隧洞建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岩石破碎、地质条件差。为保证水库泄洪及供水设备安全运行,水利部门在水库大坝右岸(南侧)新鲜岩基下新建了一条长310米的泄洪隧洞。今年6月,该工程通过验收,已在汛期投入使用。
汛期过后就进入了每年冬春水利建设的黄金时间。根据北仑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在继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全区防洪排涝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平原骨干排涝工程体系,全面完成海塘维修加固工作,进一步整治小流域防洪工程,继续完成水闸工程除险加固工作。在构建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治涝体系的基础上,美化生态环境,形成优美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