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四微”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9.03.2015  14:39

宁波北仑区目前有少数民族成分46个,少数民族人口近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2.6万人,约占87%,主要特点为“输入为主、居住分散、行业广泛、流动性大”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区。北仑区牢固树立“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理念,在社区探索“四微”工作模式的创新做法,推动民族工作精准化精细化,增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

一.创新“四微”模式的背景

四微”工作模式,即以“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平台”为抓手,以“发展微组织、开辟微窗口、建立微热线、打造微平台”为具体内容的工作模式。新时期新阶段,随着信息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生活方式呈现新特点。他们文化程度更高、思路视野更广、诉求内容更具体、期盼愿景更长远。他们有团队精神,参与社会组织意识强;喜欢张扬个性,希望得到更高程度的社会认可。喜欢用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追求“”时代潮流,个人需求更加个性化、具体化。针对这些新特点,北仑区结合实际,从小处着眼,见微知著 ,从民族团结、关注民生、维护权益、化解矛盾、帮扶发展等多角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社会氛围,真正让少数民族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有发展,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四微”模式的做法

发展“微组织”, 健全工作网络,建立常态机制

一是建立民族工作协调组织,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协调组织建设,提高综合协调民族工作的能力。成立由北仑区委、区政府领导牵头,多个部门、街道(乡镇)参加三级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考核区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各街道(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协助主管部门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在社区(村)成立由社区(村)党总支班子组成的“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重点研究、探讨和解决民族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

二是健全基层少数民族社团组织建设,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建立由1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9个街道(镇)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分会,N个社区(村、企业、学校)少数民族联谊小组,多个基层少数民族联系点组成的“1+9+N”少数民族社团组织,实现城市到农村、基层单位到少数民族联系点四级服务网络全覆盖。将汉族同胞、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少数民族社团队伍当中,参与少数民族社团组织的服务与管理。通过社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化。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民族社团组织81个,其中建立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联系点13个。

开辟“微窗口”,满足群众需求,强化个性服务

加强有形窗口建设,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开设“少数民族绿色服务通道”,为流动少数民族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就业咨询、子女教育、民政救助、计生服务、帮困扶贫等“一站式”快捷服务。

探索个性化窗口建设,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需求。针对区域内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中的特殊需求,开设“清真食品供应点”等个性化服务活动,使服务管理工作更加到位。

延伸无形窗口建设,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式、自助式服务。建立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同时在服务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自身的素质,目前我区延伸无形窗口服务24个。北仑区在2013年组建了全省首支少数民族大学生城管义工服务队,大学生义工们多次走上街头,开展跨门占道经营行为文明劝改、慰问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城市管理、“五水共治”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建立“微热线”, 畅通诉求渠道,开展走心互动

开通一条民族事务服务热线。在有条件的社区(村)设立民族事务工作联系热线,安排有关人员进行接听,及时了解少数民族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做好反馈,指导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实际问题。大碶街道学苑社区开通24小时服务的“阳林热线”,今年接到并解决涉及少数民族居民求助信息32条

建立一个少数民族群众QQ群、微信群。通过加强与区域内少数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成为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流的亲情纽带。霞浦街道黄鹂社区开通了“56微信圈”,利用微信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征集微心愿,发送微祝福,讲述微故事,收集微感言。通过微信交流增进各民族的理解与交往。

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在各民族群体中,选出较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同胞以及居民楼长作为信息联系人,及时反映少数民族同胞工作、生活中的需求。同时信息员可以通过便民服务联系卡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诉求,有针对性的对少数民族生活、工作进行帮扶。

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民族领域的维稳工作预案,对区域内发生的涉及少数民族群众中的稳定事件,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打造“微平台”,促进融入融合,提升综合素质 

探索发展服务平台,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通过开辟网上就业超市,举办专场招聘会,与高校人力资源对接等多种措施,为少数民族同胞就业、创业提供帮助,为他们在北仑更好地工作和发展创造条件

探索自我提升平台。通过开办民族学校、流动课堂等各种平台,开展流动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法律素质、品德素质等提升工程,引导少数民族参与、适应北仑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霞浦物流园区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创办少数民族职工学校,专题开设学历继续再教育课堂,以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的文化素养、技能素养、法律素养。

探索文化展示平台。通过组建文艺轻骑队、宣讲队,建立民族知识宣传阵地,开展“文化走亲”、“邻里节”等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在联络联谊中增进各民族的理解与沟通,营造各民族和谐共处、团结相融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