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投入产出新策略
从东城到西城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讲求长远
很多地方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更新,都会面临一个普遍性现象:“旺丁不旺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街区的历史风貌凸显出来了,人居环境也有所改善了,游客也多起来了,慢慢地还成为城市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但就是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什么促进。那这钱该不该花?投入与产出的这笔账又该如何平衡?面对这个问题,有些地区的主管官员往往会作出两种选择:一是尽量不去碰历史文化街区这个“马蜂窝”,任其自生自灭;二是在保护更新的过程中过度商业化,力求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前者有不作为之嫌,后者有乱作为之过,两者都有可能让历史文化街区伤不起,那么这笔账到底应该怎么算呢?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日前走进北京的东城区与西城区,在皇城根儿下,从什刹海到鼓楼大街,从烟袋斜街到南锣鼓巷,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探索道路上,东城区与西城区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此时投入,彼时产出;此地投入,彼地产出”。有关负责人更是直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是一项要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事业,除了要有胸襟,更要有长远的眼光与策略,因为这笔投入是跨越时空的,所以要有全局观与历史观,绝不能以普通的经济项目来算账。
西城:保护更新烟袋斜街“入不敷出”
2014年12月中旬,北京西城区的什刹海已经结了冰,一些年轻人穿过警戒线,偷溜到冰面上玩耍,什刹海街道工委的老杨边走边对记者说:“年轻人嘛,都爱玩儿,不过也可能理解,冬天来到什刹海,不就是图这里好玩嘛。”
什刹海两岸的名人故居多不胜数,但是最有味道的还是漫步在胡同里,冬日的阳光姗然而来,缓步在青瓦灰墙下,令人无限遐想。
如今,什刹海地区最有名气的当数烟袋斜街。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什刹海前海北侧,全长约232米,宽5至6米。据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随着历史的变迁,北京市中心的商业地块价值攀升,这条街内的违章建筑逐渐增多,反而把原有老房子的传统风貌掩盖了,从2000年起,西城区决心改造烟袋斜街。
“经过几轮的整治,烟袋斜街步行街区在2008年正式开街。它现在既是一条商业街,同时又是一条古老的文化街。脏乱差彻底根治了,违章搭建没有了,街区的商业业态整体提升,老建筑的历史风貌重新呈现出来,烟袋斜街成为什刹海地区的一处地标,新的城市名片。”什刹海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年对烟袋斜街的保护更新,投入相当大,单是建筑外立面的修缮就达两千万元,最大的一笔支出是拆迁安置上,总体加起来超过两个亿。“如果要单纯算经济账,那对西城区而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完全是入不敷出的,大笔的钱投进去了,但对本地区的GDP提升没有明显帮助。”
东城:六七个亿改造南锣鼓巷每年税收仅一千万
与烟袋斜街的情况相近的还有北京东城区的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至今已有740多年历史,是元大都“左祖后社,面朝后市”城市格局中“后市”的组成部分。东城区交道口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前最严重时700多米的古巷有1000多间的无证小贩。
从2006年至今,北京市、区、街道三级合力对南锣鼓巷街区进行各项改造,总计投资6亿多元,在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上主要是做减法,先后实施了十几项的市政建设改造,同时严格按照《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区业态指导目录》的要求,规范了商户申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一系列流程,用政策引导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的业态入驻。该目录中列为支持类的行业有:商务休闲业、文化旅游业、展售艺术品业、创意与零售业、文艺演出与交流业。列为从严限制的行业是涉及“小、散、乱”包括小商品、小酒吧、小吃店、烧烤店、无品牌特色餐饮店等。现在的南锣鼓巷已经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它的业态的文化含量比较高,比如,南锣鼓巷的戏剧节,仅一个小剧场每年都有229场演出。
“街区按照好的方向发展起来了。但在经济发展上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年总共投了六七个亿,但现在南锣鼓巷的税收每年也才1000多万元,每年在管理上的投入就达到七八百万元,如果用做生意的眼光来看,那真是一门亏大了的生意。问题是,这笔账真的能这样算吗?”东城区一位区领导反问道。
保护更新策略:
“旺丁不旺财”是一个伪命题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这笔账显然不能这么算。
北京西城区区委一位领导用16个字来提炼答案:“此时投入,彼时产出;此地投入,彼地产出”。这位领导认为,首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投入是跨越时间的。以故宫为例,修建故宫是在明朝与清朝的时候,那时全中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银两,但当时在经济上有回报吗?一分钱都没有。现在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名片,而且回报也是巨大的,每天国内外参观的游客源源不绝,成为回报很高的一个文化大项目。
其次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投入是跨越地域的。“西城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不是单纯为了西城区的经济发展呢?我看未必。游客在西城区参观游玩,虽然在西城区一分钱不花,但他在北京的其他区花的钱,最终也是服务了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以,关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思考、来算这笔账,要有眼光,同时懂得策略。”
东城区政府的一位领导也对历史文化街区“旺丁不旺财”的困局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旺丁不旺财’是一个伪命题。比如在东城区早就名扬四海的王府井街区,其实它的税收也不高,因为这里作为一个展示窗口,很多游客来这里逛,也不一定就是为了买东西。但我们就因为这样,就对历史文化街区不保护吗?当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单靠一个区的财力来承担,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由市政府来主导。”
启示
1.市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市、区两级共同投入。
2.保护更新的投入回报服从于“此时投入,彼时产出;此地投入,彼地产出”16字原则。
3.政府主要是考虑街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不过度商业化,业态要精品化。
4.人口的疏解要依法依规,既要逐步抽疏,在拆迁安置当中注重公平公正;同时又不能一下子全迁走,要注重保存街区原生态的市井文化。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