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票房破5亿!6个大卖因素全解析

21.12.2014  11:58

  2天破亿,3天破2亿,6天破3亿,9天破4亿,15天破5亿!

  12月19日,由“青春片教父”张一白导演的《匆匆那年》票房已经突破5亿大关,稳居贺岁档前半程冠军,至此,《匆匆那年》已“统治”贺岁档达半个月之久,且还在以强劲态势狂收票房。与此同时,《匆匆那年》原声大碟已于12月15日在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同步上市,香港的第一批货则已经卖断,火爆无法抵挡!今日,就为大家揭秘《匆匆那年》的6个大卖因素。

   情绪蔓延!

   找个理由回顾自己的匆匆那年

  在青春片里,观众看的不只是电影,还有自己的回忆,一种感觉,一种情绪。观众在聊到电影时,会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这让他们成为了电影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入感”和“共鸣”。

  与此同时,在12月这样一个临近年底、即将告别过去一年的重要月份,网友们会用“匆匆那年到匆匆这年”来总结和回顾自己这一年,《匆匆那年》成为观众最重要的情绪宣泄口。有人晒出“匆匆那年”到“匆匆这年”的对比照来记录自己的成长,有人则借此缅怀那些回不去了的匆匆那年,而那些从匆匆那年到匆匆这年,一路伴随着我们走过的人,也需要一个时机一起激活过去的共同回忆。相比其他电影,《匆匆那年》的一大优势,就是它给了观众一个回顾和缅怀过去的理由,一个和老朋友老同学相聚的理由,观众会为了这个“理由”买单。电影依旧是造梦的工具,这个梦里有自己,有死党,有酸涩的初恋,有动人的友情,《匆匆那年》恰好让这些美好时光照进了现实。

   全新口味!

   青春片首次进军贺岁档

  青春片出现在贺岁档还是头一次,可能《匆匆那年》不符合传统贺岁大片的“架势”,但这种突破常规,反而成了“换一个口味,换一个角度看贺岁”的机会。当古装、历史的新鲜感被透支完,又没有新的角度和立场,观众则更加向往“接地气”的电影。《匆匆那年》并全是沾的青春的光,也是沾了“接地气”的光,备胎、初恋、打架、死党,电影里的每一个元素,都在触动着年轻人的心,它就是那种街头巷尾,大家看完会议论的话题,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都有属于自己的匆匆那年。

   年度热词!

   满眼都是“匆匆体”,人人都爱“匆匆体”

  2014年即将过去,大家都会对一年的大事件做一个盘点和梳理,《匆匆那年》十分应景地抓住了当下人们的情绪,“匆匆那年”成为最热门的盘点关键词——支付宝在账单页鼓励大家晒出匆匆那年的账单;网易客户端时尚专题在盘点匆匆那年校园恋,你咋打扮自己;浙传生活圈的微信公众账号,在盘点匆匆那年我们在浙传的生活;中超社区,在盘点匆匆那年的足球——匆匆那年,已经完全突破娱乐范畴,成为了一个“社会热词”。不仅如此,片方还在微博上做出了引导“匆匆那年到匆匆这年”这个关键词,一度在新浪微博热词上高居不下,也证明了电影话题效应的释放。

  除此之外,《匆匆那年》的主题直指“死党”,这也是片方在映前映后一直在突出的概念,为了更加强调“聚会电影”的概念,甚至拉来了大众点评网一起,把整个观影体验,包装成死党聚会,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概念。于是乎,约死党,看匆匆,成了年底相聚的一个“暗号”。这也符合了电影的社交心里,某种程度上,更是把约会概念从情侣,扩散到了更多人的死党。

   有笑有泪!

   在别人的故事里,成全自己的回忆

  《匆匆那年》有没有差评?有!但更多的讨论和批评,来自于对“这部电影没有拍出我的青春”的质疑。而这种攻击和谩骂,对电影是没有杀伤力的,反而带来更多的讨论——《匆匆那年》不可能符合每一个人对青春的期待,因为每一个人的青春,是不同的。所以与之相对的,还有一批完全相反的意见,《匆匆那年》太棒了,完全把我当年的校园还原了,青春记忆满满的。

  正如喜剧片大家讨论的更多的是“好不好笑”,爱情片大家讨论的是“浪漫不浪漫”,青春片,大家讨论的更多的是“是否有共鸣?”在这个层面上,《匆匆那年》满足了大众,于是在口碑上,也就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除此之外,电影在剧情的处理上,增加了更多的喜剧元素,让故事看起来有笑有泪,在贺岁的气氛里,会赢得更多的大众。

   音乐圣手!

   张一白的主题曲出一首火一首

  张一白无论是早期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等你爱我》,还是近年来的《因为爱情》、《稳稳的幸福》,每一次新作问世,都会流传深远,引人共鸣。这一次《匆匆那年》,更是把“匆匆那年”的音乐做到了极致,当电影院里《灌篮高手》《鸭子》《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信仰》《》等一批年代金曲响起时,所引发的强烈共鸣,一下子把观众拉回曾经的年代,电影院也仿佛变成了演唱会现场,而且这种强烈的回忆,会让情绪蔓延到电影院之外,网上一搜“匆匆那年音乐”,能搜到数十万条微博,指向的关键词都是——感动满满,单曲循环。

  王菲,演唱了同名主题曲《匆匆那年》,此歌一经发布,便引发了“现象级”的传播和讨论,仅优酷平台的播放量,已经4000万,在各大KTV里,也一经成为了最热门歌曲,随着大量网友自制翻唱的传播,《匆匆那年》这首歌的传播,完全跨出了娱乐范畴,很多小饭馆,理发店,甚至火车站售票大厅,都在单曲循环《匆匆那年》。请王菲唱主题曲的并非只有《匆匆那年》,但《匆匆那年》的效果却是最好的,除了歌曲本身之外,与当下热门的话题也不无关系,而对于电影来说,《匆匆那年》这首歌,也不仅仅是一首片尾曲,它已经成为陈寻缅怀方茴,电影里最高潮的一个情节点。电影原声大碟一经上市就遭疯抢,梁翘柏老师功不可没,他的配乐在片中恰到好处地为整个剧情的铺陈增光添彩。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电影导演里少有的注重音乐,擅用音乐之人,张一白导演名符其实。

   90后助攻!

   怀旧的不只是70后80后

  据映前数据显示,《匆匆那年》物料覆盖90后比例高达85%以上,此次演员在90后中人气颇高,而在映后,院线也发现,电影院也被如今的学生党挤爆。这并非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虽然电影讲的是80后的故事,但《匆匆那年》在情感的处理上却非常“与时俱进”非常“潮”,随便微博上搜索“90后匆匆那年”,就会发现,舆论整体是两个导向,一个导向是叫板—— “90后也看得懂《匆匆那年》好嘛!”这一波的叫板,更多的是针对80后感叹,匆匆那年属于80后,这种跨越代沟的争论,反而成了一个话题舆论的导向,转而引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心。而另外一个话题导向,则是——虽然我不是80后,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匆匆那年》里的情感——这种舆论更加主流,它其实在侧面反映了《匆匆那年》这部电影和我有关系,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因为它讲的是人类共同的主题——青春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