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管家”劳心劳力成就绿洲湾垃圾分类提质小区
陶宝丽和储德连展示“垃圾不落地”启动签名仪式签名板成果。
文华社区绿洲湾小区的陶宝丽,人称“陶大姐”,是位出了名的“金牌管家”。担任业委会主任时尽心尽责,卸任后从旁协助小区管理任劳任怨,十年磨一剑。如今的绿洲湾是业委会自治小区,小区虽小名气却很大,142户业主协力打造出了垃圾分类提质小区,比示范小区还要高一个档次。
志愿者每天“翻垃圾桶”
全小区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绿洲湾小区共7幢,12个楼道,142户。由于小区人口规模小,物业不愿意接手,现在由业委会自治,颇有成效。2014年初,绿洲湾还成为了西湖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实行垃圾分类后,陶大姐自告奋勇报名,成为了小区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义务监督员,并在社区妇联指导下,着手成立了一支义务监督员志愿者巡查队,共7个人。“我们小区一共7幢楼,每幢楼一个志愿者。”陶大姐说,“一个星期7天,刚好每天一个志愿者值班,大家轮流来监督。”
小区共有3个垃圾点和1个垃圾房,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2点,志愿者会在小区里巡逻查看垃圾分类情况,把垃圾袋解开来,看看有没有混装垃圾,并把看到的情况,对应垃圾袋上的编码记录下来。
一开始,也遇到过挫折。部分业主喜欢“钻空子”,部分业主分不清厨房垃圾和生活垃圾,其中以群租户的工作最为难做,每当这时候,陶大姐就会和志愿者一起进行耐心劝导。
为了让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陶大姐还建立了垃圾分类QQ群,及时公布巡查结果;开展垃圾分类讲座和相关主题活动,如“变废为宝”、趣味竞赛等;上个月刚刚举办了“垃圾不落地”启动签名仪式,赠送抽纸作小礼物鼓励居民坚持。
昨天中午,记者在绿洲湾小区转了一圈,厨余垃圾放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放黄色垃圾桶。即使厨房垃圾相对较少,哪怕黄色垃圾桶堆满了,也没有人贪方便将垃圾丢进空着一大半的绿色垃圾桶里。记者随手解开了一个厨余垃圾袋查看,里面有菜叶、鱼骨头等食物残渣,除此之外,连一张餐巾纸都没有。
不过,也偶有漏网之鱼。小区物管主任兼保安队长储德连看到包着花朵枯枝的塑料袋扔错了,很自然地分拣起来,“花和枝叶没扔错,可塑料袋不是厨房垃圾,要分开。”
从事业委会工作
任劳任怨管家十年
陶大姐肤色白净,颈间系着条湖绿色丝巾,笑容可掬,让人不禁讶异她今年已69岁。细细数来,陶大姐已从事小区业委会工作10年了。
陶大姐老家在温州,自2001年小区交付,她便随着女儿迁户到了杭州住在这里,由于陶大姐平时为人热心和善,2005年,小区里的年轻党员张先生找到了她,提议成立业委会。陶大姐一向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又想着退休后反正也是闲来无事,于是就在社区的帮助下张罗起了小区业委会成立的事儿,并担任了首届业委会主任,没承想这一上任,展开了一段10年的缘分。
但是陶大姐所住的房子登记在女儿名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陶大姐并不具备担任业委会成员的资格,也因此导致小区业委会的个别事项在相关部门处审批不下来。为了小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去年,陶大姐主动提出辞去业委会主任一职。
2014年4月,新一届业委会成立,几位成员工作忙,精力少,业委会工作陷入了僵局,这时陶大姐又出马了,尽心竭力协助业委会工作展开。比如物业费6毛一平方米,这么多年从不涨价,每年约3万的盈余一定是用于小区建设,例如修缮雨棚,接下来还要翻新监控设备,建游步道。
如今,虽说没有了主任一衔,但大家十分信任陶大姐,凡是小区的琐事和难事都会来找陶大姐。“一般我能帮就帮,但要是涉及原则性问题,我还是会让新的业委会来管。”陶大姐说。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吕烨珏 文/摄 通 讯 员 王宇青 编辑:见习编辑 汤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