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要用三年努力基本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工程,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必须马上干、加油干。
我省决定,2017年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3年行动,力争到2019年底,基本消除全省直接威胁30人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隐患点数量减少3000处以上,受威胁人数减少10万人以上。“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个”被列入2017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
3年的努力
要让10万人免受威胁
我省山地占74%,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471起,造成185人死亡、9人失踪、53人受伤,地质灾害已成为全省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省的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主要特点是点多面广、群发突发、危害严重。我省地质条件脆弱,10万多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中,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其中高、中易发区近2万平方公里;我省天气复杂多变,是全国受梅雨和台风雨双重影响的少数省份之一,再加上我省经济发达、工程活动频繁、山区农村人口集聚,同时地质灾害隐蔽性强,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多年来,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查、全面防、重点治,基本查明了地质灾害隐患,圈定了重点巡查区域,6800多名群测群防员汛期全天候监测。2006年以来,全省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43起,避免了2546人因灾伤亡。从2006年至今,全省已完成搬迁项目1324个,搬迁2.8万户,9.4万人脱离了地质灾害威胁。
但目前,全省还有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5004处,直接威胁14.29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重大隐患点967处,直接威胁9.3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地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强降雨的影响,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可能增加。
面对复杂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我省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防治要与时间赛跑,迟干不如早干,必须防患于未然。
我省决定,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继续“加把劲”——围绕“十三五”期间全省基本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目标,坚持积极减灾、主动防灾,全面开展以避让搬迁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3年行动,2017年至2019年期间全省基本消除直接威胁30人以上的967处重大隐患点,减少隐患点3000处以上,受威胁人数减少10万人以上。
治理有方式
应搬尽搬,搬治结合
怎么治?应搬尽搬,搬治结合。面对大自然的不可抗力,避让搬迁是成本最小、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此次3年行动的重点。
1月3日,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丽水市召开了全市“大搬快治”3年行动动员部署会,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月,在松阳县玉源镇交塘村大溪圩安置点,30亩土地已平整完毕,村民建房的材料开始进场。玉源镇镇长吴定法告诉记者,沿安置点的300多米河道已基本整治完工,镇里为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多万元。这里,即将成为白麻山村的“新村”。
白麻山村,海拔近600米,民居依山而建,风景如画,吸引了不少美院学生来此写生。但这里生活条件落后,并且地质灾害隐患很大。“这里本来有幢房子,山体滑坡,房子塌了。”村民叶世龙指着一处土石堆说,“自来水要从五六公里外接,下山一趟要半小时,我们一直想搬下山,但没地也没钱。现在,终于可以搬下山了。”通过整村地质灾害搬迁项目实施,村民不仅能摆脱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还能极大地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工程治理也是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资金12亿元,对2878处地质灾害点开展应急排险和工程治理,近6万人脱离了地质灾害威胁。
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3年行动,是一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一项除险安居的民生工程,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工程。浙江,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