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机遇 精准发力 谋势蓄能助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全省扶贫办主任座谈会交流材料7)
近年来,我县紧抓省特扶政策契机,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等行动计划,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了“弯道超车”。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74元,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365元,与“十一五”相比分别增长113.9%、102.9%,其中69.4%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全面消除了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现将具体工作情况以及“十三五”期间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巩固“4600”工作情况
为防止返贫,切实增强低收入农户的自身“造血”功能,我县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文成县“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行动、异地搬迁扶贫行动、基层基础扶贫行动、金融惠民扶贫行动等六大行动,巩固“4600”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扶贫“就地”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引导低收入农户发展糯米山药、红心猕猴桃等一批生态高效产业,深度开发茶叶、杨梅、蔬菜三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组织。目前,全县已累计扶持16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14家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2个特色主导产业基地。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充分利用全省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工作试点县的契机,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借助电子商务实现乡土特产网络增值,通过建立赶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服务网点,成功搭建“特农汇”、“文成团购网”、“伯温高山菜园”等电商平台以及美丽乡村综合展示中心、农产品综合展示中心等新型平台,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今年1—4月份,“特农汇”实现营业额593万元。目前,已建成4个县域电商平台,200多家市场主体入驻天猫和淘宝平台,开设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网站191个、网上旗舰店26家,年网络销售额超1亿元,年销售额增长75%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深入挖掘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积极开发休闲农庄、乡村民宿等特色休闲产品。目前,已培育让川、武阳等一批农家乐休闲特色村,建成生态农庄22家,发展乡村民宿经营户133户;全县乡村旅游可接待总餐位数达13.5万个,床位3516张,从业人员1328人,辐射带动一批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 四是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 在中心镇、中心村以及有一定规模的下山搬迁小区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大力发展服装、饰品、鞋帮等产品的来料加工业。同时,成立来料加工服务中心,并设置文成来料加工特色产品展板,用于发布招工、销售等信息,全力打造“经纪人+电商平台+加工队伍”的加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发展。目前全县共发展来料加工点218个,解决了1.08万人的就业问题。
(二)搬迁扶贫“异地”增收。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实现 “ 搬得下 ” 。 整合农房改造集聚、旧村改造、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等政策,采取统规统建、农民联建、代建回购、农民自建等多种模式,引导偏僻区域、灾害隐患区域、重点水库库区等群众向县城城郊、中心镇和附近转移。2013年以来,已累计建成异地搬迁小区(点)33个,搬迁集聚4890户1.65万人;龙川二期等10个抗震安居小区1347套(间)、村镇避灾点14个等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在三年内建成,迁移集聚5500户、16500多人。 二是强化配套保障,实现 “ 稳得住 ” 。 我们积极争取了省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妥善解决了异地搬迁农户的“农村产权怎么确保”的顾虑。同时,将安置小区纳入属地管理,明确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切实保障了搬迁户权益。此外,积极探索廉租房、公租房、过渡房等扶贫搬迁模式,有效缓解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三是强化帮扶就业,实现 “ 富得起 ” 。 一方面,在异地搬迁小区和有条件的扶贫重点村,开设10个以上的农村电商服务点,鼓励创建淘宝村和“丰收E网”搬迁小区,引导低收入农户触网,实行就近就业。另一方面,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创业就业培训+金融扶贫+跟踪扶持”的联动机制,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通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能力。近三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16843人,其中,转移农民就业技能培训9585人,转移就业率达96.8%。
(三)金融扶贫“惠民”增收。 一是积极实施扶贫小额信贷。 加强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合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等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服务,有效帮助农民解决融资成本高难题。同时,向全县低收入农户发放“丰收爱心卡”,优先支持原“4600元以下”农户发展来料加工业等农民增收项目,确保农民“二次创业”资金有保障。今年以来,共向959户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2478万元。 二是全力推进扶贫资金互助组织建设。 发挥县级扶贫资金互助联合会的资金调剂等服务作用,积极组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组织、社区扶贫资金互助会等互助平台,拓宽贷款渠道,夯实低收入农户创业资金保障。目前,全县共成立69家扶贫资金发展互助会,累计向4774户会员发放借款5326.37万元,其中低收入农户2715户3156.22万元 。三是探索实施金融扶持新方式。 探索实施“资金互助会+壮大村集体经济+财政资金量化折股”的金融扶贫新方式,进一步扩大低收入农户借款规模和补助增收,有效壮大扶贫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联合人民银行文成县支行制定出台《文成县精准扶贫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低收入农户贷款规模。
(四)社会扶贫“助力”增收。 一是加大挂钩帮扶力。 完善省市县三级与扶贫重点村的结对帮扶体系,将选派101名县机关优秀党员干部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联络帮扶资源、实施帮扶项目,目前已落实帮扶项目66个,资金1127.9万元。 二是增强低保兜底力。 分类施策帮扶,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老弱病残等增收困难的低收入农户、“因病返贫”的普通群众等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及其他社会救助范围,有效缓解困难人群“病有所医”问题。同时,安排特扶资金3300万元,实施低收入农户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的提质扩面工程。近五年来全县累计支出救助资金2747万元,基本医疗救助5412人次。截至2015年底,全县每千人拥有医生2.25个,是2010年的2.4倍;城乡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4%。 三是形成扶贫凝聚力。 全面落实社会力量扶贫捐赠援建以及扶贫重点村投资兴业的相关政策,广泛调动全县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华侨、在外文商设立爱乡助困等扶贫基金,形成全县上下关注扶贫、投身扶贫的良好格局。截至2015年底,社会各界捐赠的教育基金近1亿元。
二、“十三五”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文成构建新型产业体系、集中建设系列重大平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关口期,我县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工作的基础上,谋划制定了“十三五”规划,今后五年文成将围绕建设“宜游宜居生态县”战略目标,以“全域景区化、城镇特色化、生态产业化”为主线,以“五大百亿工程”为抓手,大力组织实施综合交通、旅游产业、城镇开发、生态文明和公共服务“五大百亿工程”,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
(一)打好生态优势转化牌。文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整治与创建两手抓,持之以恒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系列组合拳,加大力度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文成的“绿水青山”换取更多的“金山银山”。同时,以农业“两区”、生态农庄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创建为依托,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此外,做好土地确权登记等5项省级改革试点,着力打造生态环境升级版,不断释放绿色发展的改革红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二)做好生态产业培育文章。“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深入实施生态产业培育计划,逐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圈。重点培育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养生禅修产业,以环湖自行车绿道、航空飞行营地、浙南滑雪中心为特色的体育产业,以茶叶、杨梅、高山蔬菜为龙头的现代休闲农业,以美丽乡村为依托的乡村民宿产业等八大新型业态。同步推进“森林氧吧小镇”“国际慢城”“航空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着力走出一条错位竞争的发展之路,让更多的百姓吃生态饭、发生态财。
(三)补好制约发展的短板。坚持把有限的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发展步伐。立足我县发展受交通严重制约的实际,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形成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同时,继续做好公共服务、基础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此外,全力推进兴福堂商业综合体、欧陆风情街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引领性示范性项目的对接落地,全力吸引更多央企国企“金凤凰”,为文成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