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院助力下城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建设
暑期将至,对大部分六年级毕业生家长来说,这两个月是关键期,衔接做好了,初中三年才能走稳。因此,各种中小衔接班成了热门。但选择九年一贯制学校读书的家长,就没这个烦恼了。
上周五,下城区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中期推进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等领导专家,以及中国教科院13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代表两百余人参会。
课程衔接的问题出在哪?教材、内容、学法都不一样
从小初衔接班的火爆就能看出,初中和小学的教学存在“断层”和“误区”。
如科学,因为部分六年级知识点初中不再涉及,因此有学校在衔接中直接跳过了这部分内容。“但我们发现,较多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思维、实践和创新等能力,跟不上初中科学要求,会不适应。”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叶卸麟说,这样片面地认为初小衔接就是在小学高段提前学初中知识,特别是将小学六年级科学弃用,直接实施初中科学教学,因为评价方式过大,考查难度过高,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到初中,学习兴趣不如小学,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戴秀梅说,学生学数学也出现“断层”,其中能力断层最明显。而出现断层的原因,首先是小学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是浙教版,两种教材有差异。其次,小学是常量数学,初中马上演变成变量数学,差别很大。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周慧也表示,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短小简单,趣味性强,初中出现了大量古诗词诵读和难度较大的文言文阅读。
与此同时,有些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因择校无奈放弃。安吉路实验学校管弦乐团一位家长感叹,从三年级到七年级孩子都在“金号角”管乐队中学习,不会因为初中换校而中断,这一点非九年一贯制学校无法做到。
下城九年一贯制学校省内最多 学生培养能力有了持续发展期
下城是浙江省最早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城区,目前全区有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全区初中数的50%,开办数量列浙江第一。
课程衔接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核心优势。下城区教育局局长黄伟介绍,正是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独具的办学学制更灵活、小初衔接更顺畅、系统管理更科学等优势,全区借势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借智中国教科院驻下城专家组,于2013年启动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聚焦课程重点研制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课程衔接方案,以重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和九年一贯学科体系的构建。
同时,九年一贯制学校能保证学生个性、特长及能力发展拥有持续发展期,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难怪家长感叹:一个学校陪伴孩子九年,将会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记忆,免除小升初择校烦恼,可以给孩子提供从小到大最稳定、最熟悉、最自在的成长环境。
中国教科院院长田慧生表示,听了课程衔接的研究报告很受鼓舞。他建议学校在衔接基础上,形成特色课程体系,从零散的校本课程开发,转向课程体系建构,“课堂教学的改革远远没有完成,现在是最关键的一步——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和课堂。”
相关背景
2008年,中国教科院与下城区政府签约,在下城成立全国首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13年,双方签署合作续约协议,明确以项目为载体持续深化院区合作转型升级。“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就是“院区”二轮合作的项目之一。(本站编辑 赵恬恬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