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升级文明素养
朱玲
眼下在杭州,当斑马线礼让已成为一道风景线时,排队候车、先下后上的地铁站却一站难寻。蜂拥而上,挤作一团,坐个地铁也要拼体力,再听听这“大家都没排队所以我也不排队”的说法,也是醉了。事实上,不排队、闯红灯、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些文明陋习早已耳熟能详,丢人丢到国外的事也不在少数。
前些日子打开手机,仿佛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都在追公交,吐槽的方式有N种,赶不上公交的焦虑只有一种:迟到。赶赶赶,忙忙忙,争争争,随处可见“很拼”的小伙伴。拼的若是自强不息、人生出彩,那值得点赞,就怕是恐为人后、你争我抢,节操和文明掉了一地。
可以说,我们很多人一只脚已经迈入物质的富裕,另一只脚却还留在文明的贫乏。细细打量那些“不文明患者”,权利意识已经早早萌发,公共意识却仍在沉睡,一味主张自我权利,甚至不惜以暴“维权”,不知法律、秩序、公德、他人权益、社会责任为何物。
社会转型,最根本是人的转型;社会整体现代化,最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利益调整,矛盾凸显,问题来得比去得快。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阵痛,每个微观个体都或多或少被卷入其中,由此带来的焦虑心态,有彷徨、犹疑、责难、愤怒、冷漠……也就不足为奇了。没钱人焦虑,物价在涨工资不涨,结不起婚养不起娃;有钱人焦虑,怕股市起伏,愁房产贬值。老百姓焦虑,花钱买不到放心食品,休假找不到悠闲美景;为官者也焦虑,有为之手该怎么挥舞,责任底线该怎么守住。
当然,这些焦虑并不是没有道理,甚至在社会前行中,这是我们必定会遇到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社会转型期摆正我们的价值观,坚守内心的信仰。
正因为发展不断遇到新问题,所以才迫切需要改革创新。然而,当改革已经在飞速奔跑,我们在观念和素养上的文明转型却慢了半拍。法治进程步步向前,但城管与交警的无奈对跪式“执法焦虑”、暴力袭医袭警的无知冲动型“维权焦虑”,却似一道道无解难题,依然横亘在我们面前;生态建设已成共识,可还有一些地方领导依然放不下对GDP的极度迷恋,心怀“发展焦虑”,在生态红线面前连连失守。
当“人的建设”滞后于“物的建设”,现代化进程被拖了后腿。诚然,转型期矛盾问题突出,但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止步不前、焦虑抱怨吗?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做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又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文明礼仪、科学精神、法治观念、公共意识、社会公德……我们欠下的现代公民素养这一课,最终还得自己补上。
从个体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现代化转型,关键在于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自身、他人,与社会、国家,与传统、新风,与当下、未来之间的关系。涵养心态,守护信仰,这是一个关涉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的命题,更是一个检验价值标准与灵魂境界的考题。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少一些自我中心的斤斤计较,少一些失却姿态的急功近利,让生命在礼让与奉献中,镌刻下最美的印记,拥有更加饱满的意义;不做苛刻的完美主义者,少一些道德高处的俯视,多一些平和大度的心态,辩证看待问题,尊重他人的权利,以理性参与为社会和谐添加助推力;不做糊涂的现实主义者,少一些随波逐流的盲目,少一些得过且过的麻木,勇敢去探寻真相、追寻真理,敢于仗义直言、见义勇为,在拼搏中成就人生华章;不做轻率的易暴主义者,少一些情绪宣泄的肆意,多一些冷静沉思的智慧,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懂得只有法律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武器。
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越是改革攻坚期,越是需要理性讨论,需要开放包容,需要践行法治,需要“最美”奉献。每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如水滴般凝聚成社会文明的温度,而这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每一步,方向是不是对,步伐是不是稳,效率是不是高,速度是不是快。
你看,为了倡导文明乘车,杭州地铁站推出了绿色排队标识区,志愿者现场不懈劝导;为了引导和规范“失序”的广场舞,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还有我们的“五水共治”攻坚战,虽然治污水是项复杂工程,防反弹更需要长效机制,但一年多以来,全省上下一刻未曾松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办法总比问题多。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没有理由固步自封。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公平正义,个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这些不仅是政府和他人给予的,更是我们每个人亲手创造的。抚平转型焦虑,紧跟时代脚步,坚守内心信仰,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