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云和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2013 年 5 月,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丽水考察期间,专门给丽水提出“将休闲旅游业打造成为丽水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这对于云和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优良的山区小县来说,无疑 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 面对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浪潮 , 云和应如何抢抓机遇 , 进一步发挥优势 , 加快发展 , 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 , 对云和旅游业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云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近年来,云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逐渐形成了“一城一湖一梯田”的旅游发展格局。 吃、住、行等条件明显改善; 以木玩文化、休闲养生、梯田观光、船帮文化、摄影采风、自驾车游等为主要内容的童话休闲旅游产品体系也得到迅速发展; 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止 2013 年底 , 全县共有 A 级景区 ( 点 )3 家 , 其中 云和梯田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为 4A 级; 旅行社 3 家,星级饭店 5 家 。 2013 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276.4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5.7 % ,旅游总收入 11.78 亿元,旅游总收入为全县 GDP 的 24.5% ,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 4.4% ,在全市 9 个县(市、区)中排名第 7 位,旅游总人数指标在丽水 9 县(市、区)中也排名第 7 位 , 居中偏后。入境旅游人数 1.02 万人次,增长 25.2% ,旅游创外汇收入 1262.96 万美元,增长 26.2% 。
2013 年丽水各县(市、区)旅游业发展表
县(市、区) | 旅游总人数 (万人次) | 入境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 旅游总收入 (亿元) | 外汇收入 (万美元) |
丽水市 | 4569.67 | 25.79 | 266.29 | 61239.2 |
市区 ( 含莲都区 ) | 1228.40 | 3.43 | 72.00 | 6029.46 |
青田县 | 469.04 | 17.63 | 69.29 | 50475.47 |
云和县 | 276.43 | 1.02 | 11.78 | 1262.96 |
庆元县 | 125.90 | 0.07 | 5.33 | 33.31 |
缙云县 | 981.16 | 1.07 | 49.30 | 1169.99 |
遂昌县 | 991.28 | 1.19 | 46.45 | 813.05 |
松阳县 | 141.72 | 0.06 | 6.15 | 101.30 |
景宁县 | 432.82 | 0.87 | 18.26 | 381.34 |
龙泉市 | 334.15 | 0.45 | 17.02 | 972.32 |
莲都区 | 443.61 | 1.80 | 25.26 | 2668.05 |
二、云和旅游业需要逐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
1 、旅游产业层次偏低。 云和旅游依旧以初级产品为主,龙头核心产品短缺(云和梯田景区虽有一定知名度但与国内一线景点还有很大差距),其中国内外高端山水度假产品、养生(养老)度假产品、自主创新型旅游度假产品、面向各类客源市场的新型时尚产品明显不足,短缺较为严重。提供给游客的旅游感受仍停留在“耳游”、“目游”的初级阶段,旅游产品参与性不强、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虽然能依靠宣传吸引来游客,却难以让他们真正的玩起来、住下来。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不同景点的农家乐,拿出手的都是老三样,不能根据景点的自身特色深入发掘文化内涵开发箭头旅游产品。游客难免会意兴阑珊,难以抵御周边省、市、县一些景点的强力竞争。
2 、 旅游接待能力薄弱。 县城未建立方便游客的旅游咨询中心(点);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只停留在经营传统的旅行社业务,“集散”功能还很弱,没有足够的客源和人流来支撑旅游专线的设立与运营;会议、会展等旅游服务设施缺乏;旅游交通标识、交通信息图以及旅游公交等城市旅游交通体系建设还相对薄弱。 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 1500 余人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不到 10 %,且绝大多数为“半路出家”,提供旅游服务中他们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严重制约了云和旅游业的发展。
3 、旅游开发资金短缺。 旅游业要发展,最终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这对旅游业的后发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云和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一方面自身财政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又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以致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商品、旅游热线等无力进行系统的建设和开发,即使个别景点开发建设也是低层次的,远远适应不了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三、对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云和县旅游资源丰富 , 区位优势明显 , 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全县上下齐心协力, 紧紧围绕打造“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的目标,加快形成“一城一湖一梯田”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推动旅游与养生养老、休闲度假融合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云和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旅游(养生)目的地。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齐心协力抓旅游。 目前,云和旅游业基础较为薄弱,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客观上要求政府的管理要全面的、全方位的和权威的。 要 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保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县重要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大力培育。其一,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将旅游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旅游工作会议,对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其二,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配套完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开发建设、宣传促销奖励措施;下大力气狠抓道路交通的改善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这些政策措施,将为休闲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动力。
(二) 精心规划,突出特色, 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 规划制定是发展云和旅游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规划的好坏决定着云和旅游的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对发展云和旅游进行精心规划。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发展”要求,加快制定和完善《云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云和湖旅游度假区规划》、《云和县高山休闲旅游区规划》等规划。要求部门专项规划与《云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点)和其它专项规划的编制,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发展云和旅游过程中,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 “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 , 把“风光、风貌、风物、风俗、风味”全方位开发 , 形成“旅得快、游得慢、食得特、住得洁、购得精、留得住、娱得新” , 适应不同游客需求 , 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三) 要多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 旅游业要发展,最终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这对旅游业的后发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云和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自身财政困难重重。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光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通过多 方位、多渠道努力。 一是 加大财政支持。 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 主要用于全县旅游项目前期、旅游形象宣传、游客市场拓展、旅游行业管理、旅游人才培训、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以及奖励补助等。 二是 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方资金投入云和旅游业。 尤其是旅游、发改等部门要把旅游项目招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开展专人招商、蹲点招商、跟踪招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对旅游项目在立项审批、开发建设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对引进、介绍、推荐县外投资商在我县投资旅游项目获得成功的个人,经县政府认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是 鼓励多渠道筹措旅游建设资金。 成立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鼓励开展区域联合,打破所有制界限,广泛吸引县域内外资金,共同开发经营旅游景区(点)、兴办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县域内的各类旅游资源,包括木玩文化体验项目、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娱乐项目。鼓励山林、果园、茶园、房屋等权属(经营)主体以资源折价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
(四)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加快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一是 完善提升旅游信息中心,开通旅游短信问候、旅游咨询、旅游气象服务和旅游投诉处理平台。筹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库和旅游呼叫中心,全面构建面向各级客源地市场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加强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发展网络自助旅游系统,实现旅游即时信息服务在全县范围内的覆盖。 二是 优先安排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点)的道路、码头、景区停车场以及旅游标识标牌建设资金;完善安保设施和城区旅游大巴停车设施;加大旅游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道路通达能力,保障景区道路畅通。鼓励开通县城至各景区(点)的旅游专线。 三是 加快栈云山庄和灵谷栈云项目,云雾山庄和坑根民宿项目,崇头 旅游风情小镇 等规划建设。 并积极引导农民充分利用乡村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丰富人文资源,开发乡村旅馆、餐馆,展示乡村民俗生活,大力推行“农家乐”特色村、示范点、星级乡村旅游点和星级经营户标准,同时配套建设停车场、道路改造、安全设施、旅游标识等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五)培育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把旅游人才的培养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与产业发 展相适宜的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体系,加快引进景区规划管理、市场营销、运动休闲、养生保健等旅游专业人才。大力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鼓励我县教育机构(含电大、职技校)开设旅游专业班,就读生毕业后在本县旅游行业就业的,给予报销一定的学杂费。 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对旅游市场上反映出的突出间题和游客投诉比较集中的景点、酒店等进行重点整治 , 维护云和旅游形象。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 开展旅游行业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有序地引导和指导,规范旅游服务的接待服务标准,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云和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