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加快健康服务业市场化发展

07.05.2015  13:02

  一、绍兴市健康服务业市场化发展的现状
  2013年,绍兴市率先整体规划部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已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民营经济虽有一定基础,但市场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是推动产业快速稳定增长,关键是加快产业市场化发展。
  1.民营医疗发展态势良好。世纪之初,全市民营医院建设发展出现一波高潮。到2005年底,全市民营医院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开放床位2500余张,投资总规模、病床总规模和单体医院建筑规模均居全省前列。2012年,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政策,民营医院发展进入新阶段。到2013年底,全市共有民营医院9家,占全市医院总数的21.95%;开放床位数1065张,门(急)诊疗人次28.93万人次,出院人数1.48万人,业务收入1.81亿元,在职职工792人。到2014年6月,全市新批民营医院19家,续建1家,建设床位3513余张,发展态势良好。
  2.民办养老具有一定基础。到2013年末,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03家,床位27386张,每百名老人床位率3.0299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93家,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45.8%。床位数11414张,占全市总床位的41.7%。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5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64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87个,农村社区星光老年之家2187个。
  3.中医药康体保健开拓延伸。中医药作为绍兴市特色和优势医疗保健产业,发展基础好,民营企业作用大。如上市企业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和浙江震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以百年老店震元堂为龙头组建震元医药,是全市第一家医药连锁企业,现有60余家连锁门店,总经营面积逾10000平方米,是全国百强医药连锁企业,“震元堂”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震元”品牌被评为“亚洲名优品牌奖”,“震元”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公司现借中医药保健优势,开拓延伸母婴护理、中医经络理疗等康体保健服务,努力提升健康保健和管理服务水平。
  4.旅游运动产业融合发展。绍兴市近年旅游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如养生保健等;涌现出一批代表性民营企业及项目,如乔波冰雪世界等,丰富了休旅度假内涵,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2013年全市旅游总人数5683.34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5613.71万人次,入境游客69.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4.35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69.2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4385.59万美元。
  二、健康服务业市场化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健康服务业发展仍以政府投资为主,事业性质机构占绝对优势,民间资本进入受体制机制制约。主要问题:
  1.民营机构规模缺乏竞争力。目前,民营医院、民办养老机构普遍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滞后于公立医院和养老机构,且占比偏低。如民营医院业务收入仅占全市医院业务收入的2.46%,门(急)诊疗人次仅占全市医院门(急)诊疗人次的1.77%,卫生技术人员仅占全市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3.52%;公办养老机构是“一床难求”,行情火爆,与此相反的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高达50%。
  2.政府引导和规范管理需加强。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等健康服务业的优惠政策较难落地,热情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如大型综合性民营医院绍兴华宇医院、绍兴博爱医院相继转为公立医院,改制的绍兴市第五人民医院也转回国有,就是“典型”。
  3.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需完善。一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人事制度僵化,专业人才难以发挥最大效用。医疗服务方面,目前民营医院的人员企业职工身份及现有的薪酬水平难以吸引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和高层次人才。二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程度低,不适应现代养老服务发展需要求。三是综合性人才紧缺,无法管理综合性的健康服务产业。如旅游运动休闲产业,同时具备体育、休闲、旅游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性人才紧缺。
  4.发展模式和特色创新需突破。目前,健康服务业市场化发展缺少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对健康服务优势资源,如中医药优势产品及产业、老中医优质人才等不能有效整合利用。没有真正发挥市场主导,形成市场化运营模式,需进一步发挥群众智慧,尊重基层首创,激发改革动力,实现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体现灵活机动、富有创新的特点及优势。
  5.与民营经济发展强劲不符。2013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532.68亿元,同比增长18.7%,分别高于国有投资和外资投资2.6个和31.9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86.5%。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6.6%。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三、健康服务业市场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新增医疗与养老服务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公立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结合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改为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都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
  二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布局落地。发改、卫生、民政、体育等部门加强行业发展规划引导;在制定修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城市规划相关标准时,完善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内容;各地区加快制定本区域医疗与养老服务专项设施规划,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时,统筹规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把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作为重要内容科学布局。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和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通过基建投资加大对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支持引导力度,按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大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养老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项目申报和机构设立“绿色通道”,采取网上申报、集中办理等形式提高行政效率。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非营利项目用地可按《划拨用地目录》实行划拨;营利性项目按照相关政策优先安排供应。强化对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用地的监管,严禁改变用途。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规费。通过扩大银行贷款抵押担保范围、上市、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
  四是发挥价格、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作用,促进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市场化运营。地方财政资金对养老机构按床位给予运营补贴。逐步扩大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实行民办医疗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办医疗机构相同的价格政策;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除公立医疗、养老机构提供的基本服务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政策执行外,其他服务主要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同时加强对服务价格行为的监管。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机构可以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医疗、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将符合条件的各类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建立各类医疗机构之间转诊机制。放宽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交流,规范执业行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健康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充分有序流动机制,各类机构工作人员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非营利性机构原则上不得转变为营利性机构,确需转变的,需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加强对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机构服务质量、服务行为、收费标准等方面的约束和监管。维护各类投资主体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健康与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绍兴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