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力推全国复制“中关村” 扶植政策迈向普惠
“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创业,才是中国未来的真正优势所在。”国外媒体在报道中关村时曾这样表述。而现在,中关村模式和政策正扩散到中国更多的地方。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常务会议称,依托国家高新区,在天津、湖南长株潭以及东中西部一些地方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先行先试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多地区发挥效益。对具备条件建成示范区的高新区,要加强培育指导、加快建设,让创新创业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事实上,创新一向少不了政策撑腰。为此,国务院也决定,把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包括加快落实先期已确定推广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3项政策,以及此次将推开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3项政策。一位业内分析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次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全国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因为,科研人员在家门口创业就可以享受到中关村政策。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中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务院2009年12月批复的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上海张江高新区成为国家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4年6月4日,深圳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从2010年起,我国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了金融、财税、人才激励、科研经费等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而针对接下来力推创新加速的举措,常务会议做出了非常感性的表述称,当前,必须加快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试点政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
数据显示,2013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总收入超过3.05万亿元,平均每分钟就收入464万元、每16分钟申请一项专利、每一个半小时诞生一家企业、每天诞生一个亿元企业。业内专家指出,未来,更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出现,可以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届时,国内将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记者 韩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