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名剿劣督导员下乡进村,他们肩负怎样的使命—每月驻村一周,扛起十大重任
浙江在线3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邓国芳施力维) 这是光荣而又艰巨的新使命,号角吹响,使命必达。
3月27日起,省级单位千名机关干部,分成108个督导组,奔赴各县(市、区)或开发区,与万余名地方党员干部汇合,直面难啃的硬骨头,助力全面剿灭劣Ⅴ类水。
这次从省市县三级抽调的万名机关干部,都是各单位的精兵强将。他们肩负着怎样的重大使命,将在剿劣中起到什么作用?他们自身又是如何认知谋划的?记者采访了省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和部分省级督导员。
深入基层督导
做好十项工作
省环保厅厅长、省治水办常务副主任方敏告诉记者,督导员下基层后,将面临十项任务。这十个方面,也是衡量督导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
一是每月至少到联系村督导一次,驻村一周,任务重的地方视情驻点推动。督导形式包括巡查暗访、走访座谈,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二是积极宣传省委、省政府剿灭劣Ⅴ类水的有关精神和工作要求,指导、督促联系单位抓好落实。
三是检查基层剿劣工作的组织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劣Ⅴ类水排查摸底、剿劣方案编制、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的情况,并进行台账记录。
四是第一阶段各村督导员要重点检查劣Ⅴ类水排查是否全面、有无清单外的劣Ⅴ类水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人、相关任务有无挂图作战。
五是对有剿劣任务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强化督导频次,同时兼顾乡镇(街道)、村(社区)面上工作的落实情况。
六是指导帮助剿劣任务较轻的地区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升水质。
七是检查各村基层河长制落实情况,重点关注河长履职、河道保洁等情况。
八是检查乡镇(街道)、村(社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各类污染源落实环保要求情况、“清三河”防反弹工作开展情况。
九是每月要整理上报督导情况,各小组每月总结剿劣提标推进情况,重点上报难点问题,对剿劣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上报省治水办,对失职、渎职的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向当地提出处理建议。
十是结合工作实际,主动为联系村发展谋划思路、建言献策,将联系工作做深做实。
扮好五种角色
争当剿劣铁军
巡查暗访、宣传精神、服务指导、谋划思路、建言献策……从十项任务可以看出,要想当好督导员,就得做好督查员、指导员、服务员、宣传员和战斗员五个角色。
记者获悉,这次督导,总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工作部署到哪里,问题出现在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督导就跟进到哪里。重点要抓好“督”和“导”两个方面的工作。
督导员首先就是督查员,要在“督”上下功夫。重点是要督查当地劣Ⅴ类水体清单、主要成因清单、治理项目清单、销号报捷清单、提标深化清单等“五张清单”的建立情况和挂图作战等工作部署情况;按照十项任务部署,抓好河长制、小微水体剿劣、治理项目进展等责任落实和工作进度情况。
督导员还应体现“导”,努力成为指导员、服务员和宣传员。在抓好督促检查的同时,认真倾听和反映基层的声音,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剿劣中的难题,深入宣传和解读省里的政策,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单位业务骨干作用,全方位做好指导服务。
在督中干、在干中督,省里还要求,督导员同时也要成为战斗员,实督实导,干字当头,一旦定了对口村社,就要管好责任田,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卷起裤脚下水,真正沉下身和心,当好剿劣铁军。
曾多次参与“五水共治”督查报道的浙江日报记者包敦远说,作为武义县督导组的一名督导员,他将深入调研采访,挖掘正面典型,同时针对突出问题,做好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助推当地剿劣工作。
既要看指标
更要看效果
劣Ⅴ类水,是水环境的突出短板,是各级干部的心头之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自我加压,提出2017年底全面剿劣的新目标。
剿劣的对象,既有县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也涉及量大面广的池塘、沟渠等劣Ⅴ类小微水体。目前,全省还剩下6个省控、27个市控、25个县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目前排查到的劣Ⅴ类小微水体已经超过1.6万个。
如何把握剿劣督导的重点?方敏认为,关键在于掌握好“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岸上岸下、表里兼顾,盯住项目、确保进度,务求实效、严防反弹,广泛发动、营造氛围”五个要点。有县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地区的督导组,要把剿灭劣Ⅴ类水质断面作为重中之重,聚焦聚力,确保消除。这是剿劣战的首要目标,没有退路。同时,劣Ⅴ类小微水体就在老百姓身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既要看指标,更要看效果,看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