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杭州市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多雨寡照、台风等自然灾害,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一、前三季度总体形势
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6.72亿元,同比增长4.1 %;增加值202.81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5%,增幅与上半年持平,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总产值104.75亿元,增长4.6%,与上季度持平;增加值68.2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4%,较二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详见下表)。
前三季度杭州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加值 (单位:亿元、%)
| 总产值 | 增幅(现价) | 增加值 | 增幅(可比价) |
一季度 | 77.66 | 2.9 | 50.91 | 1.4 |
二季度 | 122.85 | 4.6 | 83.68 | 1.5 |
三季度 | 104.75 | 4.6 | 68.23 | 1.4 |
上半年(累计) | 201.97 | 3.9 | 134.59 | 1.5 |
前三季度(累计) | 306.72 | 4.1 | 202.81 | 1.5 |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前三季度全市农业(种植业)产值174.90亿元,增长6.1 %,增加值125.31亿元,按可比价增长 2.9 %。
1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 省局反馈,全市秋季粮食种植面积合计90.73万亩,下降1.9%。2014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实施意见》以来,各地积极建设旱粮生产功能区,出台旱粮补助配套政策,薯类发展较快,今年秋季薯类面积3.47万亩,增长6.8%;水稻、豆类面积分别为66.77万亩、9.98万亩,分别下降0.7%和13.9%;玉米面积为10.3万亩,与上年持平。
今年七、八月份气温适宜,降水偏少,日照偏少,两次台风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进入9月后期,雨水偏多、日照偏少,对水稻灌浆乳熟较为不利,由于雨水过多,施药效果不佳,局部地区病虫害较为严重。我市晚稻种植主要是以单季晚稻为主,优质高产水稻良种广泛推广应用,加之单季晚稻由于移栽时间提前,长势较好,晚稻总体单产或将有所提高,考虑到全年粮食面积有所减少,全年粮食产量将有所下降。
2 、秋播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良好。 统计显示,全市秋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23万亩,增长0.4%。其中,秋种蔬菜面积46.29万亩,与上年持平;中草药材面积1.45万亩、花卉苗木面积8.13万亩、果用瓜面积2.14万亩、其他经济作物面积2.22万亩,分别增长9.2 %、0.1%、3.9 %和2.1 %。但受市场行情拉动,本季出售盆栽类园艺1680万盆,增长6.1%。
蔬菜增产增收。 受劳动力成本、有利天气影响,蔬菜价格比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山地蔬菜价格和效益比去年有较大提高,但叶菜类蔬菜价格不升反降,蔬菜产量总体有所提高。行情方面,上半年气候较好,本地蔬菜大量上市,价格较低,三季度由于雨水偏多,价格开始上扬,前三季度均价同比略增,蔬菜累计产值58.26亿元,增长6%。
水果量减价增 ,水果结构进一步优化,梨、桃生产规模稳中略降,樱桃、弥猴桃、蓝莓、杨梅等小水果,优质水果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各地采摘游、“互联网+”等兴起,水果销售形势喜人,价格上扬,如淳安县姜家镇小标桃园的水蜜桃,举办采摘节后,价格从以往的5元/斤上涨到15元/斤。三季度全市水果产业总产量29.74万吨,下降0.7%,实现产值12.78亿元,增长0.5%。
茶叶产量上升 。全年春、夏、秋茶总产量26969吨,比上年增1.6%。由于入夏以来,气温不高,雨量充沛,有利于夏秋茶的生产,其中春茶19558吨、夏茶4718吨、秋茶2693吨,分别比上年提高1.8%、3.2%、-2.6 %。
中药材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野生药材资源的减少及保健类药品需求的增长,设施栽培技术在铁皮石斛、三叶青等药材栽培中的广泛应用,中药材发展态势良好,三季度末,全市中药材面积1.45万亩,同比增长9.2%。
3 、山核桃量减价升。 因春季扬花期授粉不均导致空籽率较高、梅雨期较长落果多、山核桃小年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山核桃普遍减产,初步统计,全市山核桃产量14579万吨,减产 9.9%。价格方面,由于产量减少,山核桃收购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扬,水籽收购价23-25元/斤,干籽收购价在32-35元/公斤,较同比涨20%以上,初步统计,全市山核桃产值10.03亿元,增长10.2%。
(二)林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市林业产值34.28亿元,增长8.4%,增加值27.0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6.1%。
造林量价齐增。由于森林彩化工程、生态公益林等项目实施,全市前三季度造林面积6.67万亩、育苗面积20.12万亩、迹地更新面积5.99万亩,分别增加6.2%、2.1%和5.6%,其他如低产林改造、零星植树量等均有所减少,但由于价格上扬,实现造林产值2.83亿元,增长5.2 %。前三季度全市笋干产量5.6万吨,与上年持平,林产品产值23.33亿元,增长6.8%。
(三)畜牧业养殖止跌企稳。
从4月份开始,生猪、禽、蛋等畜禽产品价格回升,畜牧业养殖效益明显提高。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62.64亿元,下降2.8%,增加值30.14亿元,按可比价下降9.4 %。
1 、生猪生产止跌企稳,效益好转。 据统计,三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161.1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3.21万头,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4.8%;环比增加2.2%和3.6%。三季度存栏由降转升,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养殖效益驱动,4月起生猪价格持续回暖,自5月份起,养猪业已基本实现扭亏为盈,目前生猪养殖头均盈利可达500-600元/头,受养殖利润驱动,规模养殖户补栏意愿增加;二是畜禽养殖整治已接近尾声,禁养区内养殖场已基本关停拆除到位,非禁养区内符合养殖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加大污染整治投入力度,生猪养殖规模趋于稳定。累计出栏240.83万头,猪肉产量17.72万吨,分别下降11.54%和10.9 %,降幅较上季度分别收窄5.6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市场行情方面,据杭州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生猪平均收购价13.7元/公斤,比去年下降2%;二季度为14.1元/公斤,同比上涨13.9%,环比上涨2.9%;三季度为17.75元/公斤,同比上涨20.7%,环比上涨26.2%。
2 、家禽饲养规模企稳回升。 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接近尾声,家禽饲养规模止跌回升,三季度末全市家禽存栏1223.31万羽,同比下降10.6%,环比增长0.4%。累计出栏 2141.51万羽、禽蛋产量7.67万吨,分别下降3.8%和6.2%,降幅较上季度分别收窄8.8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市场行情方面,据禽蛋主产地建德反映,本季度鸡蛋收购价为7.58元/公斤(6、7、8月分别为6.53元/公斤、7.26元/公斤和8.95元/公斤)同比下跌23.5%,环比上涨8.6%。分析此轮禽蛋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一是7、8月份天气炎热,蛋鸡采食减少,产蛋率下滑,蛋重有所下降,鸡蛋供应量阶段性减少;二是中秋节前一个半月食品厂开始大量备货,需求增加;三是猪肉价格上涨推动禽蛋价格上涨;四是环境整治、养殖产业结构调整等,大量蛋禽养殖户退出养殖行业,蛋禽存栏明显下降。
3 、食草动物继续快速发展。 受养殖效益、政策扶持等驱动,食草动物饲养量继续增长。季末全市羊存栏24.4万头,累计出栏22.6万头,羊肉产量0.45万吨,分别增长6.7%、19.6%和17.5%;季末家兔存栏23.72万只,下降14.2%,累计出栏70.22 万只、兔肉产量0.1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8%和6.5%;由于环境因素,奶牛场搬迁、缩小饲养规模等,牛存栏1.53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61万头,分别下降10.8%和22.7%,累计牛出栏1.07万头、牛肉产量0.18 万吨,分别增长7.42 %和10.83%,牛奶产量2.4万吨,下降13%。
(四)渔业生产降势减缓。
前三季度全市渔业产值25.78亿元,增长2.3%,增加值16.9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3%。产量方面,据渔业部门统计,前三季度全市淡水产品总产量11.38万吨,下降5.1 %;其中鱼类产量6.83万吨,下降10.5%,虾蟹类2.7万吨,下降8.4%,贝类、甲鱼等其他类1.84万吨,增长32.4%。
南美白对虾减产减收。 因7、8月份阴雨天气频繁,养殖户担心短期病害集中爆发,白对虾较往年提前半个月进入捕捞销售,据养殖户反应,今年白对虾平均亩产400余斤,较去年减少三分之一,价格也略低于去年,养殖效益下降。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压力
(一)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难度很大。 从粮食监测情况看,受农业生产成本、种植效益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今年以来,我们积极与农业部门协作,增加了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监测。从监测情况看,预计全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9.03万亩、产量不足60万吨,离粮食播种面积193万亩、产量75万吨目标相比,尚有较大距离。任务难以完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县级粮食功能区监测范围不全,2015年,列入监测省、市、县三级粮食功能区有147个14.56万亩,与规划的64万亩面积相差甚远。二是粮食功能区种植比重不高,监测数据显示,粮食功能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90%,功能区内非粮化现象较为严重。为此,建议政府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尤其是各级粮食功能区内的粮食生产,出台一整套功能区管护制度,明确创建、验收、管理、维护等事项,强化建设保护和长效管理,尽最大可能提高功能区内粮食复种指数,扎实有效扭转粮食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倾向。
(二)农业抗风险能力弱。 农业生产受自然和市场双重因素影响,一方面,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今年虽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但多雨、寡照和台风天气对农业产生仍产生一定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从根本上还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农业减产减收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行情变幻莫测,农民了解市场信息渠道不宽,种什么、养什么多数靠经验、凭感觉,甚至会造成增产不增收局面;虽然各地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干鲜类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有效改善,但对于鲜活农产品销售仍存在较大风险。
(三)农业后续增长乏力。 由于畜禽污染整治已接近尾声,畜禽养殖规模将保持稳定,新型农业产业增长点的培育尚未成规模,预计明年各季度产值增幅持续低迷。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适当调整年度相关考核指标,及时与各区、县(市)政府沟通联系,在制定明年考核目标时能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现状,使考核目标更加贴近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