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小伙卖掉老家房子 冲到杭州买房!刚砸钱托人搞定“号子” 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03.04.2018  12:45

上周,杭州正式进入“摇号时代”,几天过去了,细则还没有出台。

杭州的楼市犹如一面双面镜,一面是迫不及待的焦虑,一面是一脸无奈的迷茫。

1

托好的关系说没就

就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城北某楼盘小Z青睐已久,在二手房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买到就是赚到。只不过一房难求,按揭基本没戏,全款还得托点关系。

小Z今年29岁,毕业后一直在旅游行业工作,也算攒了些人脉。一来二去,在年前通过圈内朋友B介绍,小Z和能拿到该楼盘房源的“相关人士”W吃上了饭。

看在朋友的面子上,这位相关人士答应帮小Z去搞一套,期间也没提到任何号子费的事情,就说帮忙。

饭后,小Z心里有点过意不去,该楼盘据传号子费都是近10万的,W和自己也就一面之缘,这个人情他不知怎么还。于是找到了圈内朋友B,朋友听了小Z的顾虑,也深以为然,提了个在当时看来非常不错的建议,“你不是旅游这块熟络嘛,W刚好要出去玩,你给他弄点酒店门票什么的,既还了人情,又不见外。

小Z连连点头,这样的方式最好不过。最终以朋友之间礼尚往来的说法,W在春节后的一次出国游中,小Z帮W订好房间,买好门票,协议价算下来,七七八八用了万把块钱。

用万把块钱交到一个朋友,还搞定了一套热盘,这笔投入,看上去双赢。

但突如其来的摇号新制度打破了小Z顺利买房的憧憬——在此之前,他还特意卖掉了一套老家的房子凑齐了全款。现在这几百万现金仍在活期放着,利息损失比赚的工资还多。

如果变成摇号,小Z觉得这个热盘肯定很多人抢,自己的中签概率并不高。

而那旅游花费,变成了这三个朋友之间一个尴尬的话题。

W觉得不好意思,想要折算金额还礼,但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小Z觉得钱花冤枉了,但又赖不得任何人,看得出人家是认真在帮忙,当初也是说交个朋友,何况金额不大,去要回来显得过于小器;而B作为中间人,好心促成了坏事,两边都是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Z和记者说,W这两天一直在找他,希望把旅游中他买单的部分退给他,但他不想要,仍不死心,想要继续做关系户,“这个钱我是不会要的,面子是一方面,最主要是现在细则还没出,万一到时还得他帮忙呢?何况W作为圈内人,其他楼盘也有认识,最好看看有没有领出预售证还没卖的房子,要是各方面都合适,能换一个楼盘也行。

但中间人B已经有点烦了,甚至抱怨小Z的执着,“真是没事找事,本来就是个介绍人,现在这房子没买好,我也心事重重了。

2

买了号子费买到房的

得意自己踩对了步点

去年等了一年没买到房的包先生,终于在今年买房了,买在城西某热盘,号子费花了10万元,原来8万,因为对楼层有要求,又额外加了2万。

120多㎡的房子,把号子费的成本摊下去,每平方米相当于多了800元。“我去年想不通,觉得这是冤枉钱,现在想通了,晚了一年买,价格差不多,这个号子费就当利息了。”包先生买房后,逢买房困难的朋友就推荐买号子,“这钱不能省。

而现在摇号政策出来,包先生对自己的“高瞻远瞩”甚是得意。

在包先生看来,他作为改善二套房的购房者,之后的细则出来,几乎不可能被照顾。“以前难买是要加钱,现在难买变成了比运气,像我这样的情况,这就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

四年前的限牌前夕,包先生多花了1万多入手了一辆汽车,没过多久杭州限牌了。现如今,买房子也要摇号了。两次节点,在包先生看来,他都踩对了步点。

我就一个原则,能花钱办的事,千万不要和运气去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