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低估了石头
张之璧的作品
埋在地底下的铋矿石也许没有想到,有一天,灰不溜秋的它会变成美丽动人、色彩斑斓的“天鹅”,还能和矿石中的“贵族”金属一起,被人心动地买走,放在独一无二的位置欣赏……
这一切,如果没有90后妹子张之璧当时的灵机一动,也许杭城甚至中国的市集里面,就少了一抹五彩缤纷。是的,有时你得相信,石头也会开出五彩斑斓的花,而你也许曾经低估了“石头”的缤纷世界……
美院毕业展上,来自有色金属之乡的她,
用“石头”惊艳了大家
它原是不可控的
“感性材料”
“这是什么?”市集上,经过张之璧面积不大的摊子时,都会好奇地停下来,拿起像铁块但又炫彩、颇有点小重量的摆件向她问道。
“铋晶体。”她淡淡地说。
这位90后妹子,是中国美术学院交互系的一名学生。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找一件身边的“感性材料”,尝试发掘它们的属性,做出不同于日常我们认知的应用。
身边的同学大多选择日常生活中普通的材料,比如竹、铜,甚至还有纸巾;出生在被誉为全球“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郴州,张之璧将目光投向了家乡。那些从小到大见惯了的铋矿石,似乎可以更美丽。
“一种材料你如果能发掘出它另外的属性,比如从触觉、重量、温度感、嗅觉等人体可以感知的部分升华,那个材料就有可能是‘感性材料’。”张之璧说道,“铋金属算是这种材料吧,在烧它之前和之后,完全是不同的样子,而且烧的过程中,稍微有些变化就会有新的形状,十分不可控。”
变身之前,它是“灰姑娘”
铋晶体的“变身”,颇有点灰姑娘变身美丽公主的意思。从看似一坨灰不溜秋的铋矿石,飞跃“成长”为形状规则、色彩瑰丽的铋晶体,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大有玄机。
“不下上百次的实验吧,就是需要不停地尝试,摸透它的属性。”张之璧说道。试验的方法很多种,在熔化的液体铋中,加入不同的材料,看它们的相互反应,这是最基础的尝试。
作为有色金属的铋,在熔化之后冷却的过程中,会从内部慢慢长出类似于“回形纹”的几何肌理纹路。其间,只要不晃动容器,几何形的铋晶体就会从小到大、一层一层地覆盖上来,最后形成瑰丽的、宛如迷你城堡的规则形状。
“有点像盖房子时一层层垒上去的过程。”
一只不锈钢容器、一只用来搅拌的棍棒,还有可以熔化铋矿石的火,便是这个实验所需的最基本材料。“铋熔点比较低,拿一块铋放到容器里用火隔着烧,20到30分钟之后,它就熔化成液体了。”液体也是灰不溜秋的颜色,晃动一下容器还会看到液体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需要撇掉。”
最后,铋液体会在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凝固,一层层形成几何形的规则状,最后呈现出放射状的美姿。
宛如建筑模型的作品引来无数赞叹
张之璧往这个容器里“丢”过不少东西,冰、水、木头、玻璃、磁铁、盐酸,甚至橡皮泥……只要能想到的物品,她都尝试过。
“把磁铁放在它旁边,晶体就会消失;加入木头和玻璃对它都不怎么起作用。”反应最大的是水和冰,“几乎是我把冰块一扔进去,就立马跑开。然后就能听到‘嘭嘭嘭’的声音,是铋在容器里‘爆炸’了。”张之璧笑着说道。
要说铋晶体最终走向市场的方向,也许从张之璧的一件“明星”作品可以大致预测。这件作品,横看如同正在生长的宝石,笔直又规则的线条冲向上空,这和所有的晶体类似,但你一旦俯看它,就会发现其中的玄机——四根晶体正好围成一个方形空间,旁边还有矮小的柱状晶体作衬,让整件作品看起来犹如精致的建筑模型。
这件作品如期地迎来了观者的赞叹。还在参加品物形流的展览时,那些见过全世界各种美丽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们就曾驻足于前,惊叹不已。展览一结束,孪生画室的校长就向张之璧买走收藏了它。
“灰姑娘”的颜色最难调
“中国会玩铋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张之璧颇有些伤心地说道,“更多的时候铋是被作为消防材料应用到消防器材中。”比如灭火器装置中的熔断装置中,便有铋的存在。
但在国外,经过复杂而精确地控制,一块上好的铋晶体能自如长出恍如城堡的规则模样,让人感慨“大自然原生石的内心世界如此有规则”。
“最难把控的其实是它的颜色。”张之璧提醒道。“正常的铋晶体是蓝紫色,粉色、绿色和金色很难达成,其中,绿色又是最难。”
张之璧曾经试验做出来过一块一半金色一半蓝色的晶体,有着金色色彩的加持,普通的铋也瞬间“贵气”不少。“铋晶体在凝固时,覆盖在它表层的氧化膜会吸收不同波长光的颜色,各种颜色如果正好对上了,那最后呈现的就是这种颜色。”张之璧说道。
也就相当于这层颜色是铋晶体最后的保护色。“但是它是可以被破坏的,如果你刮掉它,那一块的颜色就缺失了。”张之璧补充道。
“还会继续解构它。”张之璧说道,“比如和更多稀有金属的混合尝试,现在还对磨成粉状的铋矿石感兴趣,可能也会尝试新的玩法吧。”
福利
张之璧手作
铋晶体作品1件
(共10件)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陆萍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