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杭州市第二中学调研

22.09.2015  21:53
  •  

    9月16日和18日上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分别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杭州市第二中学,调研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相关工作情况。

    刘希平考察了两所学校的时政专栏、实验室、专用学科教室,走访看望了部分教师,并随机推门听课,还在两所学校分别召开了改革座谈会。座谈会上,两所学校校长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在肯定两校工作的同时, 刘希平着重就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两所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在谈到当前在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高中学校遇到这样那样困难和问题时,刘希平指出,这一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现在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学校和教师从熟悉的行政班教学进入不熟悉的选课走班教学,具有一定必然性会出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紧紧抓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个改革初衷去研究探索解决方法。

    刘希平强调,一定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学校多年教学安排经验,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切记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学科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教学安排的持续性。首先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必修课程和必须的选修课程,分层教学安排要根据师资、教室等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满足学生选课要以办学条件为限,不做脱离学校条件的许诺,更不能搞突击式的集中排课,切实防止严重影响组课和教学秩序。

    刘希平指出,学校要淡化35种组合意识,选考什么科目、什么时候考,由学生自主决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安排课程和教学活动,做办学条件允许的事,积极促进素质教育,切实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要求有序做好工作。尤其是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做好资源挖潜工作,把闲置的利用率不高的教育资源如功能教室等充分用起来;推进学科教室建设,让教育资源充分流动并最大限度使用起来。还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家长资源,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选课需要。

    刘希平强调,要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坚持课程改革不动摇,深入完善选修课程,按照必修和选修有机结合的思路规划设计和开发开设选修课程,确保落实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要完善管理,积极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孙恒,杭州市教育局局长沈建平等一同参加相关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