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私牌"曾被炒到85万 如今只卖二三十万

01.08.2017  16:12

  7月18日,出租车经营权交易系统上线投入使用。

  出租汽车经营权,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车牌”有偿使用权的交易。去年4月26日起,杭州出租车经营权公开交易,一年多以来,“车牌”交易量达2000多辆,最高价格在30多万。

  经过一轮轮洗牌,出租车“车牌”价格也忽上忽下,这几年在网约车的冲击下,的哥一波波退车、跳槽、转行,几百辆出租车一度闲置睡大觉,曾炙手可热的车牌,价格也是一落千丈。

  现如今,网约车政策落地一年多,的哥生意有没有好起来?车牌价格是否又开始回暖呢?记者进行了调查。

   出租车经营权交易系统上线

  出租车经营权交易系统上线投入使用后,这里变成了一个网络采购平台,可以发布转让、受让信息。转让方就像网店店主一样,将经营权当做商品放上平台,而受让方则是买家,双方经过自主磋商价格,就可以成交并签署合同了。

  杭州产权交易中心的负责人说,公开交易平台其实已经运营了一年多,这次实际上是更新了一个线上系统,出租车司机、车辆信息的填写、资格审核、缴纳金的缴纳,均可以在网站上完成。原来繁杂的工作,都只要跑一次,也是为了方便的哥买卖。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4月27日,出租车汽车经营权实行公开交易,的哥个人也可以申请受让,交易价格由市场决定。据统计,一年多下来,“车牌”交易量达2000多辆,最高价格高达30多万。

  对于经营权的公开交易,运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上仍存在“挂靠”、“买断”、“半买断”等各种经营关系,还有层层转包,产生的中间“食利”阶层。公开交易之后,既可以完善经营权转让制度,利于避免经营权炒卖行为,又可以打破企业对经营权的垄断。

   四五年前一张“私牌”被炒到85万

  杭州的出租车经营权在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变迁。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拿一张出租车牌照,不要钱,个人和企业只要购买了车辆,就可以进行出租车经营。直到1995年之后,经营权发放从无偿变为了有偿,出租车牌照统一由出租公司竞拍。

  这时,市场上就有了“私牌”、“公牌”的叫法,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营运证的有偿使用权,“私牌”属于个人所有,而“公牌”是出租公司所有。

  从事出租行业多年的杭州市出租车协会秘书长许增期,他见证了整个变迁过程。他说,出租车营运证有偿使用权是一路上涨,从1995年上限11万一辆,到1998年上限16万一辆,再到2000年不设上限,“公牌”价格一路飙升至38.5万。

  出租车牌照“身价”一下子暴涨,不仅仅是“公牌”价格,“私牌”更是暗潮涌动,交易价格让人咋舌。一位开了近十年的的哥吴师傅回忆,2009年,市场里私底下交易,一张“私牌”冲破70万,到了2013年,价格更高,被炒到了85万。

  “私牌”价格,为何会比“公牌”还要贵?

  许增期说,这里面一部分是出租车公司间接抬高了价格,当时出租车公司要参与出租车经营权的拍卖,车辆规模有一定要求,车辆不够,就要收购出租车“私牌”,或者找私牌车挂靠在公司名下,车牌变得“紧俏”起来。

  另外一部分是外地来的“炒牌团”,“车牌没有明确使用年限,又是市场里的紧缺资源,一些投资者看着车牌有升值空间,可以买下来作为投资项目,这也刺激了市场,让价格一路飙升。”许增期说,私牌挂靠,管理费比“公牌”少很多,再加上转让也方便。

  辉煌一时的出租车市场风云突变现仍有车辆闲置没人承包

  曾辉煌一时的出租车市场,已是风云突变。

  这几年,在“滴滴”“优步”“神州”等网约车的冲击下,传统出租车行业“风雨飘摇”,生意越来越难做,不少司机退车、跳槽、转行。

  顾师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是杭城资深出租车师傅,开了近15年出租车,车是承包下来的,“跟我一批包车的师傅,都走得差不多了,有的去开网约车了,还有的干脆退车不干了。”

  现在让他最苦恼的是,找不到搭班的司机,“我年纪大了,白天晚上开,肯定吃不消的,现在要是一直没人来开,租期到了,我就不续约了。”

  同样,吴师傅也在观望,“现在的市场,已经回不去了,以前每个月能赚上个万把块,现在连一半都没有了。”

  他算了一笔账,白天、晚上跑,工作11个小时,每个月除去150元的油钱、150元的份子钱,以及维修保养的钱,净利润只有5000元,“生活成本不断高,这点钱养家糊口挺困难的,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再想想干点别的工作。”

  出租车公司也连连叫苦,续约的少了,新车闲置在一旁。“以前包车都要走后门托关系,现在呢,没人愿意来承包,公司还停着三四十辆车。”杭州大众出租汽车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说,网约车新政实施两个月很多司机都不续约了,去开专车了。

  为了留住司机,他们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降低份子钱、补贴油钱。“在几年前,份子钱都要八九千,现在我们把份子钱降到了5300元,给司机减减负。”

  一块“私牌”卖了两个月成交时还亏了两万元

  正是网约车的冲击,牌照的价格也呈断崖式下跌。

  吴师傅记得,去年夏天,车牌跌到谷底,最低的价格卖到16万,“当时一些投资者,看到价格这么低,一下子买了五六辆车,等着市场翻盘能赚上一笔。”

  “出租车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像滴滴、曹操、神州这些网约车瓜分了市场,剩下留给出租车的客源,就少之又少。即使是工作12小时,但也没办法像以前一样,一直有客,很多时间都是放空车在路上跑。”吴师傅说。

  经历了一年多的阵痛期,他发现不管是“私牌”,还是“公牌”,价格都没有什么大动静,一块牌照更新一辆新车,价格也就是二十多万。

  记者在19楼跳蚤市场上,发现一名“又见珊瑚海”的网友,在今年4月初发过一个转卖杭州出租车“私牌”的帖子,标出的价格为30万元。月初发的帖子,一直无人问津,到了月底,自己一直在顶帖。

  经联系,这名网友就是的哥刘师傅,他这块“私牌”,足足花了两个月才卖出去,最终成交价是25万。“有人来问的,27万、26万,没卖成,25万卖掉了。”刘师傅说,他当时从别人那里买来的时候是27万,亏了两万。

  为何选择现在这时卖,刘师傅坦言,现在出租车市场行情不好,搭班司机招不到,即使自己开,也赚不到多少钱,再不卖,价格可能会越来越低,干脆就抛售了。

  两万,在刘师傅看来,亏得不多,还算幸运的,“最后一波买牌照的人,不少人是花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买的,买下来80多万,现在连30万都卖不到,亏大了。”

  曾经奇货可居的稀罕品,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商报记者 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