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出口增长8.8% 浙江出口“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不同于全国的外贸数据未达标,2014年,浙江省外贸进出口值和出口值均创历史新高。
近日,杭州海关对外发布2014年浙江省外贸数据。2014年,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
其中出口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超过年初预期;进口0.5万亿元人民币,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进口同比下降7%。
高新技术、新兴战略产业出口“逆势”增长
上周二,海关总署发布全国2014年外贸数据。数据一出,“低”数字备受关注:进出口同比增长2.3%,远低于年初7.5%的目标。
那么,浙江的进出口为何能大幅增长?
杭州海关统计处处长应雷认为,这得益于经济转型升级产生的商品结构变化。
2014年,机电产品成为浙江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1.2%。2014年,浙江省出口机电产品6911.8亿元,增长9.6%,较2013年提高4.9%。
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则是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8.4%。2014年,浙江出口这七大产品645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
不过,这些传统商品的价值正在发生变化。2014年1-11月份,浙江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投资增幅15.8%,比工业投资增幅增高6.1%。“‘机器换人’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换,为传统产品出口增添竞争新优势。”应雷认为。
不仅如此,2014年,浙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更是一改2013年下降颓势,增长7.5%,而全国同期则下降1%。另外,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出口1164亿元,增长10.6%,而全国同期下降3.1%。
高增长缘于尽早布局海陆“新丝路”
浙江的喜人出口形势,还受益于新丝绸之路的布局。
2014年1月20日,“义新欧”(中亚)班列开通,沿途辐射1.3万公里的7个欧亚国家,是小商品乃至浙江省出口物流体系的重要“拼图”。
2014年11月18日,“义新欧”(中欧)班列首发,直抵西班牙马德里。今年,“义新欧”还将在德国柏林建分拨站,将更多的商品销往欧洲。
2014年,这趟陆上新丝路为浙江创造了9524万美元的出口,增长4.5倍。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温州港口岸扩大新增12个泊位。未来,还将开放再增13个泊位,到时,温州港的年吞吐能力预计可达7000万吨,其中集装箱500万标箱。
不仅如此,临港区域还将形成三大特色产业: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机械等先进制造业,以及设计、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创意服务业。
跨境电商园区多点开花
不仅如此,浙江外贸的成绩单还受益于新业态的出现。
2014年,浙江省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203家,进出口企业数较上年增长8.4%。
2014年,跨境电商大热。杭州、金华、义乌和宁波等地顺势而为,建设进出口的跨境贸易园区。这一年,全省的跨境出口量达1920万美元。
单是在杭州关区,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式进出境的邮包就达540.4万个。其中,进口邮包143.5万个,货值2.34亿元人民币;出口邮包396.9万个,货值3258.2万美元。
未来,杭州海关还将推出杭州空港经济区跨境电商试点业务,计划将杭州打造成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义乌出口增长3成继续领跑
在浙江11市中,义乌的外贸成绩最为亮眼。
据义乌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义乌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4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6%。
其中,出口14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进口2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
这一超高的增长得益于2014年义乌的一系列动作。比如,前文所提及的“义新欧”班列。
比如,为小商品出口量身定制的专属新型贸易方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实施,对集聚区的市场经营户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
比如,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实现由单一进口运输服务向提供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咨询、金融等现代进口物流服务转变。
比如,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试点正式启动,最快1分钟就能完成现场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