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出口增速较稳健 外需后市或承压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1.5%,延续向好态势。不过,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较9月份略微下滑,预示未来2到3个月的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好于预期的9%。
从地区来看,出口增长广泛加速,对各个地区出口量均有所上升,尤其是对欧盟、美国、东盟的出口增速保持良好。
阿里巴巴一达通平台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受外贸采购季节的影响,海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张,企业新增订单量持续提升。一达通预测,未来两个月,由于仍处于采购旺季的影响期,外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持续改善。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企业信心的增强、国际市场需求改善和改革红利对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作用增强,特别是外贸稳增长的政策引导,是我国外贸呈现逐季好转态势的主要原因。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风险仍然不容小视。海关总署公布的10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7,较9月份下滑了1.6,预示未来2到3个月的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注意到,IMF、世界银行等组织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世界贸易组织也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下调,表明未来几个月我国出口依然承受压力。
近日闭幕的第11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统计显示,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金额为1792.03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春交会下降6.1%(扣除汇率波动因素)。此外,采购商人数也出现了下降。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预计,鉴于欧洲、日本及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依然较为疲软,我国出口增速或将难现两位数增长。
另外,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比照中国内地和香港进出口数据的差额来看,虚假发票和高报出口数额的现象似乎有抬头之势。朱海斌表示,剔除外贸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水分”,外需依然在持续改善,预估中国今年全年出口增速有望达到6%-7%区间。
在出口较为稳健的同时,10月份的进口为1万亿元,同比增长4.6%,仍在低位徘徊。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为10万亿元,增长仅为0.3%,表明房地产持续下滑等因素给重工业带来拖累,内需进一步疲弱。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指出,继续鼓励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积极扩大国内急需的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和旅游进口。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认为,此次鼓励进口意在强调贸易的互补性,若进口形势远不如出口,就无法形成贸易互补的循环,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将形成障碍。
“自今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16条意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后,一些部委和外贸大省纷纷出台配套措施,但效果更多体现在出口部分,对于进口的拉升作用不明显。”白明告诉记者。
据白明分析:“此次鼓励进口的措施中有三大新看点:一是在于‘扩’,如支持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和旅游进口,突破了原来的范围;二是在于‘细’,如提出要加快与相关国家就水产品、水果、牛羊肉等签订检验检疫协议,很有针对性;三是在于‘试’,如加紧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相信未来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