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积极创建农村文化礼堂构筑基层思想文化工作新阵地

10.08.2015  10:01

  乐清市紧紧围绕“强在建设、贵在坚持、重在特色”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创建农村文化礼堂,构筑起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目前,该市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9家,覆盖村庄538个,覆盖农村群众约52万人,覆盖率达到61%,打造成沿海文化礼堂带(18家)、平原文化礼堂带(34家)、山区文化礼堂带(27家)三条农村文化礼堂带,建设规模居温州首位,并被评为2014年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先进县,并在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典型经验交流研修班上作交流。

  一、合力共创,建章立制管礼堂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农村社区文化礼堂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工作领导小组,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制定《乐清市文化礼堂梯度建设任务分解表》《乐清市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考核标准》,将其纳入对镇街和相关部门单位年度考绩的重要内容;配备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指导员82名、志愿者62名、管理者36名。二是工作责任捆绑。明确领导小组成员、专家指导团成员、镇街宣传委员、部机关干部、文化大使、文化志愿者、大学生村官、驻堂总干事(管理员)、八大员、村属各社团等10支队的责任并捆绑,汇聚各种资源向文化礼堂倾斜。加强活动信息交流,各镇街指定专人作为通联人员,保持工作常态化与即时性,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活动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联系督查制,采取“一周一督查、一旬一汇报、一月一通报”方式,对礼堂开放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全面督查并在一定范围内曝光通报。三是发动群众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由政府普遍推动的外在要求转化为群众普遍推动的内在需求,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如虹桥镇南岳社区、柳市镇吕庄村、雁荡镇松垟村等地一大批在外乐商纷纷资助文化礼堂建设;虹桥镇南岳社区各村的村民纷纷把家里收藏的高跷、戏服、“大闹”器具等送交给展览馆等。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根据文化礼堂建设进度及实际需求,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和以奖代补经费,对建成一级、二级、三级文化礼堂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各镇、街道对农村发展专项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将专项资金向文化礼堂建设倾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级文明单位支援结对共建村,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资金投入多元化长效扶持机制。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社会各界捐资投入超过2000万元。

  二、强力运转,八面来风进礼堂

  一是自上而下送活动。牵头组织市直机关有关部门开展“活动进礼堂”系列工作,如市委宣传部的“理论宣讲进礼堂”,市党史办的“红色文化进礼堂”,市文广新局提供服务“菜单”,供文化礼堂“点单”。二是自下而上出成果。举办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节大展演,通过分片区节目预演,精选一批群众欢迎、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节目集中展演,检验文化礼堂活动成果。开展文化礼堂之间的“文化走亲”活动,如虹桥镇南岳社区文化礼堂送戏到雁荡镇靖底施文化礼堂等,让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之“”真正“”动起来。三是自外而内请进来。利用文化礼堂这一平台,邀请外地文化团体来乐交流。如2014年,邀请台州市黄岩区欢乐合唱团来虹桥镇南岳社区文化礼堂开展文化交流。四是自内而外走出去。在全省“文化集市——2014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成果展示”颁奖活动上,虹桥镇南岳社区文化礼堂“踩高跷”现身杭州西湖文化广场,让现场观众切身感受到了“乐清高跷”的民俗魅力。

  三、活力迸发,因地制宜用礼堂

  一是展室浓缩文史。立足当地实际,挖掘特色文化,传承民俗民风,如柳市镇后横文化礼堂建成工艺美术展示厅,展示乐清黄杨木雕等非遗文化;北白象镇磐南文化礼堂建成“担帮”文化展示馆,展示水客搬运艰辛生活和创业的历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二是民俗彰显特色。挖掘本地民俗,开展一系列民俗活动,如北白象镇城田文化礼堂开展“拔龙马”民俗活动,翁垟街道华新文化礼堂开展“舞鱼灯”民俗活动、后桥文化礼堂开展“首饰龙”民俗活动等。三是礼仪展示风采。通过每月“礼事日”,开展礼仪活动,如大荆镇中庄文化礼堂开展新春祈福礼,北白象镇磐南文化礼堂开展重阳敬老礼,翁垟街道后桥文化礼堂开展清明祭祖礼等。四是“村晚”汇聚人气。68个农村文化礼堂在元旦和春节前后先后举办“村晚”大型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文化礼堂的人气,据不完全统计,前往观看群众达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