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边建起了污水处理站 美人蕉等植物成了治污利器
一天半时间 污水变成国家1级A标准清水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临安,地处太湖和钱塘江水系的源头。靠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的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但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污染的麻烦。
怎么办?临安想到了办法。如今,农家乐排出的污水只要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华丽丽”地变成国家1级A标准的清水。不仅如此,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也进行了技术革新,城区的老百姓更是用上了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的清水。
农家乐里植物大战污水 生态处理污水漂成“清水”
太湖源镇临目片,位于临安市区饮用水源——里畈水库的上游,也是太湖水系的源头。自1998年太湖源风景区成功开发以来,靠着“太湖源头”优美的自然环境,临目片的村民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农家乐快速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压力,农家乐多数沿水而建,因原有纳污排污等设备满足不了日益扩张的排污量,没有经过处理、漂着油污的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沟渠,流入河道,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污染。
针对这一现象,临安开始了农家乐清水治污工作。在一些农家乐比较多的区域建造生活污水处理站,以确保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不受破坏。
在白沙村郑家坪的村口沿溪,记者看到了一座日处理250吨污水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临安市环保局法治科科长徐军说,不要小看这些处理站,污水经过这里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国家1级A的标准。徐军用矿泉水瓶在出水口随手灌了一瓶水,和普通矿泉水放在一起对比,清澈度不相上下。
太湖源镇党委委员胡延军告诉记者,处理站“清水”的过程十分讲究。污水首先从农家乐排污管道进入隔栅池,去除类似树枝类的大块污染物,再进入调节池、生化池进行氨氮处理。最后经过种植着鸢尾、菖蒲等水生植物的复合生态池和人工湿地的反复净化。水质达标后,再直接以下渗方式排入周边土壤。
据悉,临目片区的污水处理工程于去年4月开始兴建,总投资3300万元,共设计污水处理站39座,其中像郑家坪这样的250吨处理站就有16座。
城区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水源
相比农家乐的污水处理,临安城区对于污水的处理就更胜一筹了。
从2012年7月开始,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1.3个亿,建立了占地225亩的大型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投入运行两年来,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原来的国家一级B标准提升到了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尾水可以直接排入青山湖水库。
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程总经理王如水介绍,这个系统每天要完成6万吨尾水的脱氮除磷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这个“大工程“主要包含强化生物膜系统、有毒物质脱除系统、营养盐集约系统、高效自净水生系统和生态滤地系统5大系统。目前,在这五大系统基础上,还设立了资源化中心,主要针对换季秸秆的资源利用和换季植物的有效补给。整个污水净化过程只需要一天半的时间。
王如水说,处理时,污水会先进入强化生物膜系统,4米多深的污水池里,生长着聚草、金钱草等植物。它们的根系如同一张过滤网,可以吸附掉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大大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
随后,污水会进入有毒物质脱除系统,水生美人蕉、旱伞草等植物将会把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消灭掉;而到了营养盐集约系统的“大棚”里,大量的水生鸢尾、象草、再力花等大型牧草及花卉,会把污水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给吸收掉。之后的高效自净水生系统则是通过水葱、梭鱼草来进一步消减前水中微量的氮、磷。到了这一步,水中残存的氨氮和硝酸盐氮就基本被清除了。
当然,要想水质更干净,最后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生态滤地系统里的香根草、芦苇、再力草等植被可以将水体进行生态过滤,去除植物碎屑。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徐博 通讯员 王卓瑜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