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坚担重任 心诚乐奉献——记省第四届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获得者潘存鸿
意坚担重任 心诚乐奉献
——记省第四届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获得者潘存鸿
【本站6月28日讯】从刚刚闭幕的省第四次农业科技大会传来喜讯,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名誉总工程师潘存鸿,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得到省政府隆重表彰。据悉,省农业科技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本次获得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的共10人,囊括了农林牧渔水利等行业的技术精英。
潘存鸿长期从事水利、河口海岸方面科研和咨询工作,在钱塘江河口治理、涌潮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已主持或作为骨干参加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和省重点工程科研咨询项目80余项,主持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水专项子项目、水利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省重大科技项目等,担任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水利工程安全研究”首席科学家。获省部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5次,获国家优秀工程咨询三等奖2次、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1次、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次。入选水利部首批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全国共29人)、省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省151人才工程指导老师,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情系水利 勇于创新
潘存鸿在水利、农业、海洋、交通、环保等领域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浙江省水利事业的发展、钱塘江及省内主要河口综合治理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塘江河口治理研究惠泽两岸。熟悉潘存鸿的人都知道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尤在数值模拟技术上颇有独特的建树。早在二十年前就提出一、二维浅水流方程联解的整体模型,成功地应用于钱塘江、椒江等工程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床起伏太大浅水流动数值模拟计算往往发散,这是计算水动力学一大难题,潘存鸿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钱塘江涌潮数值模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开发的计算软件已广泛应用于钱塘江河口治理方案、治江围涂工程和桥梁工程等对涌潮的影响研究,并已推广到溃坝波和海啸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发展了潮汐河口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经鉴定,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治理成果为河口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社会经济效益巨大,间接经济效益达20余亿元/年,是强潮河口治理的成功典范。研究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
突破浅水间断流动数值模拟技术难题。涌潮、水跃、溃坝波、浅水变形后的波浪等均属浅水间断流动,由于间断前后存在水位、流量(流速)的突变,因此浅水间断流动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一直是计算水动力学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近10年来,潘存鸿持续对浅水间断流动数值模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的二维涌潮数值模型,综合性能优于现有国际先进模型。模型首次准确模拟了涌潮的形成、发展和衰减的全过程,并进行了涌潮特性和广泛的实际应用研究,并已推广到溃坝波、海啸传播过程模拟。经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为钱塘江河口科学治理、涌潮保护发挥重要作用,直接为政府决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部分研究成果分别获2008年度和2011年度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并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在美国ASCE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约20篇。
准确预测曹娥江大闸闸下泥沙冲淤。曹娥江大闸净宽560米,工程总投资13亿元,被称之为“中国河口第一大闸”,闸址处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强涌潮、强输移、强冲淤、强游荡的复杂水沙环境中,而潮汐河口闸下淤积问题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立项的关键是解决闸下淤积问题。潘存鸿主持研究预测了大闸建成后闸下淤积面貌、回淤速率和泄水冲刷效率,揭示了潮汐河口支流建闸闸下淤积与干流建闸的本质差异,提出“间隔泄水,维护潮沟,洪前冲刷,拓展断面”的科学运行方式,特别是闸下淤积研究为工程的立项起了关键作用。研究成果直接节约工程投资6673万元,增加运行效益7.25亿元,并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大闸于2008年底蓄水运行至今,运行情况表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经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研究成果作为“强涌潮河口曹娥江大闸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子项目,获2013年度水利部大禹科学技术特等奖。
狠抓管理 无私育才
在担任研究院总工期间,潘存鸿狠抓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将项目“节点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亲自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的考核,对技术要点逐项讨论,对一些跨专业的技术难题,通过加强全院技术协调,充分利用院整体技术优势予以解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全面贯彻研究院“做强公益主体、做大科技实体”的发展思路,以科研规划为先导,积极推动人才引进与培养。潘存鸿善于与他人合作,尊重事实,尊重他人。他一贯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言传身教,培养他们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尤其是注重对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经常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多创新、多思考,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在抓好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同时,他还指导项目申报和科技攻关,充分发挥院长科学基金的重要作用,加大资助力度,培养科研中坚力量。近年来,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力度逐年创新高。他还将美国、香港访问学习、参加国际会议、负责科研项目等心得体会写成文章,供科技人员交流,对青年技术人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为扩大研究院知名度,提高技术水平,潘存鸿积极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为年青科技人员了解国际学术进展创造条件。如在国(境)外,与香港科技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澳门大学合作共同申报研究项目;在国内,与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共同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引进来、送出去、设讲座、办论坛、传帮带,多管齐下,不断增强研究院的学术氛围。
率先垂范 甘于奉献
作为研究院的技术中坚,潘存鸿一直把“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挂在嘴边,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求真务实,对工作精益求精。白天没有时间学习,就把休息时间、节假日挤出来,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大量阅读,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对一些论文更是耳熟能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潘存鸿主要从事河口海岸领域的研究,在担任总工程师期间,为全面了解单位各专业领域,促进各专业的平衡发展,技术讨论会、评审会、学术交流会、现场观摩、外出考察、下工地慰问,都成了他学习的场所。
潘存鸿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经常加班到深夜,职工对他的普遍印象是——“潘总很朴实,很谦虚,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得心脏早搏,但他仍忘我工作。潘存鸿在工作中顾全大局,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在领导班子讨论工作时,直抒己见,对领导班子集体决定的事情,不折不扣地执行。他为人坦诚、谦逊、踏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即使身在美国、香港学术访问期间,依旧心系单位的科研技术工作,与领导和分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潘存鸿用他的点点滴滴为我们诠释了新时期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先进模范作用。引导我们始终保持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始终心系发展、锐意创新,始终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努力为水利科技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