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器换人” 农民省力增产
伴着一阵阵“嗡嗡”声,4架无人机升腾而起,开始在一片片茶园之间盘旋,洒下除虫药物……9月21日一早,杭州龙坞茶村的茶园中,杭州融汇航空植保服务公司的几名无人机操作员正在为1700多亩茶园除虫。“以前茶农3个礼拜才能忙完的活,现在靠无人机3天就能完成。”公司负责人董在沂说。
类似无人机应用这样的农业“机器换人”,让越来越多浙江农民轻轻松松做农场主。省农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今年新增各类农业机械装备7.61万台(套),新增量同比增长81.2%。其中,各类农用无人机就有48架,今年已完成作业面积5万余亩。“机器换人”让农业生产实现“减人、增产、增效”。对此,绍兴种粮大户金银燕感触颇深。2009年,他承包了260亩土地,可是高昂的人力成本却让他叫苦不迭,50多个雇工让他一年就亏了10多万元。吃一堑长一智,第二年金银燕尝试着买了一批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一下子将人力成本减少了一半多。
短短几年,金银燕流转土地增加到了3100多亩,雇工反而减少至16人。“去年,我这里生产粮食2700吨,年盈利120万元。”金银燕说,如果不发展机械化种植,这几千亩地的活恐怕600多人都忙不完。如今,他不仅有85台各式农机,还自主研发设计了一台能每天为上千亩农田施药的棚架式田间管理设施。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对农业“机器换人”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总数达1433个,今年新增51个,新建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347个。在湖州吴兴区,孙梅金是一名响当当的农机能手。2009年,他看准农业机械化种植的趋势,联合当地供销社和7个种粮大户成立吴兴尹家圩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托管式’、‘全程式’和‘菜单式’3种服务模式,我们为农户提供机耕、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烘干、大米加工等服务。”孙梅金说,他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0余台(套),去年为786户农民提供服务,作业面积达4万多亩,净收益超过100万元。
“机器换人”离不开农机企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浙江大学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和杭州卓群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发“全自动地面站操作”技术,只要敲击一下键盘,无人机就会按照设定路线飞行、撒药,无需操作员。目前,该技术已被应用到近百台农业无人机上。
翁杰 厉宝仙 高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