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之最”梨擂台赛在慈溪举办 斗梨你见识过吗?
经过数轮比拼,武义县绿峰蜜梨专业合作社的“翠冠梨”摘得本届比赛的桂冠,以13.6%的可溶性固形物(含糖度)连续3次蝉联该项擂台赛的冠军。
“斗梨”怎么斗
一大早,慈溪市周巷镇耕民中学的礼堂内,人声鼎沸。擂台赛已经拉开帷幕,各专业合作社的代表们依次将参赛样品交给评委测定,由他们来测定可溶性固形物。
“可溶性固形物,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含糖度,是评判梨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擂台赛评委、省梨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晓浪解释道,“其实,它并不单指糖分,而且包括梨汁液中的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溶解物。”
台上,评委们正在一个个测定参赛样品,代表们根据结果依次站上奖台。台下,龙游县金灿果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瑞生看着儿子将自家的“翠冠梨”交到评委手中,神情肃穆,紧张地盯着现场榨汁的全过程。
数据出炉,朱瑞生的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出第2名0.8个百分点,暂居第一。这位憨厚的老农脸上绽放出笑容,一扫之前的紧张,信心满满地说:“我的梨那叫一个甜,我有信心能一直守住第一的位置。”
比赛仍在继续,一家家合作社轮番上阵,冲击朱瑞生的纪录,却无不铩羽而归。
这时,两届梨擂台冠军、武义县绿峰蜜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杰新带着自己的梨压轴登场。只见他的翠冠梨果实大小均匀,果型端正,果皮色泽正常,果面洁净。专家从王杰新的参赛样品中随机抽出3只梨,榨取混合汁进行测定。
“13.6%。”测定结果揭晓,王杰新的翠冠梨以微弱的优势险胜,第3次问鼎“浙江农业之最”梨擂台赛。
“前阵子浙江各地降雨较多,一定程度上造成这次比赛测得的梨可溶性固形物偏低。”对于今年梨擂台赛,一位大赛评委认为,尽管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但这次参赛的大部分梨可溶性固形物成分仍在11.5%之上,是口感相当不错的高品质梨,充分显示了我省梨的优质品质。”
好肥育好梨
浙江梨的高品质与新品种的培育密不可分。不难发现,今年参加梨擂台赛的14个专业合作社中,有13家选用了“翠冠梨”作为参赛样品。而“翠冠”正是浙江近年来培育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品种。
一直以来,黄花梨是我省梨园种植的主要品种。其易栽种、高产量的特性,也一直备受浙江梨农青睐。直到近些年,新品种“翠冠”以其香脆多汁的高品质逐渐赢得市场认可,也受到越来越多梨农的追捧。目前,“翠冠”、“翠玉”等新品种梨树在省内的栽种面积正在不断扩大,仅龙游就有超过三成以上的梨树是“翠冠”。
除了新品种的引入,果农优质生产意识增强也使得浙江梨的整体品质不断提升。龙游县农业局林业专家曹炎成介绍,在专家的指导下,果农对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掌握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梨树实现立体式挂果。“同时疏果套袋、夏病冬治等一系列优质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我省梨果外观和品质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好肥育好梨。”在果农朱瑞生看来,这才是他种出好梨的窍门所在。过去几年来,他一边深挖果园沟渠,一边四处收集有机肥,将周边生猪养殖场发酵后的有机肥用于浇灌果园。几年下来,果树挂果的数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擂台赛结束时,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滕文元也特别建议在场的果农继续用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进一步提高梨的品质。他说:“不少果园因为化肥使用过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影响果实品质。如果能坚持用好有机肥,相信大家下一次带来参赛的梨肯定更甜更香。”
传奇在延续
擂台搭在慈溪,或许与这里的梨富于传奇不无关系。
早在1998年,慈溪黄花梨曾卖出过一只5元的高价,当时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浙江效益农业的一张金名片,也让慈溪蜜梨声名远播。
近20年过去了,慈溪梨产业不断发展,已有蜜梨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不仅有大面积的黄花梨园,更有不少新发展的翠冠梨园。慈溪甬佳蜜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华明告诉记者:“翠冠梨因口感佳、卖相好,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农户都愿意种。目前合作社翠冠梨种植面积有3500亩。”据了解,该合作社将六七两重的精品翠冠梨挑选出来,10只装成一箱,包装后能卖到每箱60多元。
如今,梨不仅是慈溪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更是全省众多果农的致富果。天台县鑫达蜜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良宝告诉记者,他们种的翠冠梨根本不愁卖。“合作社从7月上旬开始销售翠冠梨,行情尤其好。1200亩梨园产的梨,不到半个月就一售而空,每斤价格超过3元。”
据省农业厅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新发展梨园7396亩,占新发展果园188243亩的4%,“翠冠”、“翠玉”等早熟梨良种成为发展重点。全省现有梨园面积34万亩,全省梨产量约4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