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
还记得8年前初访五柳巷时,印象最深的是古色古香的旧时建筑随着时光流逝日渐陈旧。昨日,顶着炙热的阳光,记者跟随国家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王玉平带队的调研组再次走访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
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延续杭州地方特色居住文化、集中反映杭州清末民初市井平民居住和生产特色的重要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街区内既保留着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也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到处可见的青瓦房。其中,四维里建筑群、三昧庵巷8号等8处建筑质量较好,风貌较佳,被确定为杭州市历史建筑。五柳巷西临河坊街、南宋御街,东靠城站,北连繁华的建国南路,静默地保持着老杭州人滨水而居的生活方式。
2007年,记者初次走访了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街区自宋代以来一直是杭州古城区的重要地区,历史遗迹非常丰富,留存着很多具有不同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老房子”,见证杭州传统城市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那时的五柳巷内,由于历史久远,砖木结构的历史建筑日渐陈旧;几代人居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内,建筑内的环境、设施难以满足街区内居民的居住需求,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居住品质;街区内以民居为主,充满老杭州的市井气息,商业氛围不浓。
2010年,结合危旧房改善、中东河整治等市重点工程,市、区住保房管部门共同启动了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工程。为了在有效保留恢复传统风貌、延续传统社会居住文化的同时,切实改善民生,解决房屋在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诸多问题,项目按照“一幢一策”的方针,因房而异,分别采取“保护、改善、整饬、拆除、更新、保留”等多种形式,对街区内的危旧住宅实施了综合保护和有机更新,实现了老建筑、原风貌、新价值。如今,街区外部历史风貌整改已基本完成,同步完成重点保护区范围户内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公共区域市政设施、完成街区小品、标牌等,通过综合保护工程共惠及1100余户家庭。
“河边寻烟柳,小巷访画桥。”经过修缮的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内,无论是中式风格浓郁的民居房,还是西洋风情浓厚的住宅楼,都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被补建修筑,还原出一份历史感。如今,走在街区内温润的青石板路上,映入眼帘的都是重新改造加固,内外装饰一新的历史建筑,不仅延续着旧时的风貌,传承了历史文化,建筑安全及合理利用等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完成业态定位的基础上,五柳巷引入了三慎泰、傅同春、天禄堂等百年老字号国医馆,以特色“中医街”的崭新面貌向市民亮相。各中医药堂馆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金黄色的锦旗迎风飘扬,一面以绘画艺术和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墙绘格外醒目。20余家名医馆、名医工作室、中药商店全面开放,给这条沿河小街注入了新的活力。老中医把脉临窗而坐,窗外是东河人家一天忙碌的场景,窗内是被中医药文化浸润的望闻问切和药香四溢,一动一静,自在相宜。
(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