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严格规范巡视工作档案管理

21.12.2015  16:02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办积极探索建立巡视工作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从自治区巡视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巡视工作自身特点,科学制定了巡视档案分类方案、鉴定标准、保管期限、归档程序和利用途径,并及时按照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具体规定进行调整,形成了完整的巡视档案管理体系。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办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办高度重视巡视档案管理工作,把巡视档案作为准确记录、反映巡视工作真实面貌,客观评价巡视工作发展历程和探索巡视工作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并成立了专门的档案资料室,对巡视档案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在巡视档案管理方面,建立了标准化巡视档案库房和查阅室,组织专人完成了2346卷60068页档案整理工作,使浩繁的、零乱分散的巡视档案材料进入系统化管理状态。在巡视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建立了巡视档案信息库,并启用巡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全部纸质档案进行图片式无差扫描,在保证巡视档案真实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巡视档案查阅的准确高效性。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档案保管、保密、利用、数字化管理等9项档案管理制度,为巡视档案规范管理筑牢了制度保障。在档案保密管理方面,完善了巡视档案查借阅审核流程,无论巡视机构人员还是相关单位人员在查借阅巡视档案前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登记手续。“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只能查阅经过授权的数字档案,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档案泄密、涂改档案、调换档案等问题……”为新一轮巡视做巡前准备而查阅档案的某位巡视组干部说道。

        据巡视档案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巡视档案系统化建设和数字化管理为巡视档案的利用创造了条件。建成后的巡视档案系统,可以发挥巡视档案行政管理工具职能,助力巡视决策部署。巡视档案中巡视活动、巡视成果、巡视经验和教训的真实记录为自治区党委巡视机构察往知来,保持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了凭证和参考。同时,还可发挥巡视档案追溯作用,助力巡视流程管理。巡视档案是在巡视工作开展过程中分散形成的,巡视档案的立卷归档要求巡视组收集、保存不同巡视阶段产生的各类巡视材料,有利于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巡视工作流程。最后,通过开发巡视档案信息功能,助力巡视成果运用。通过对巡视档案的系统梳理,已建立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89个地区(单位)和巡视8个盟市34个旗县(区、市)形成的巡视移交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巡视发现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巡视发现选人用人问题整改情况、巡视反馈问题和整改情况对照等各类台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为分析研判巡视成果运用情况提供了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