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妇联关于全区家庭道德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13.09.2016  02:04

家庭道德是协调家庭成员间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是社会道德的缩影,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为进一步研究吴兴区家庭道德工作现状,探索全区家庭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吴兴区妇联深入城乡家庭进行走访、调研和座谈,就如何全面推进新时期家庭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与思考。

一、吴兴区家庭道德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吴兴区坚持把家庭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拓展家庭道德建设载体,逐步健全宣传表彰机制,精心打造家庭工作品牌,有力促进了城乡家庭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1. 家庭创建活动丰富多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做好家庭创建工作是构建“幸福吴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吴兴区妇联联合区文明办,立足吴兴实际,开展了“幸福家庭”、“绿色家庭”、“生态家庭”、“平安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尤其是自去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开展“晒百幅幸福家庭照片”、“传百条家风家训家规”、“秀百名最美女性风采”、“讲百个最美家庭故事”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新颖的主题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最美家庭”。

2. 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深入。 教先从家始”,家庭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下一代整体素质的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吴兴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主题,发动110名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教师组成吴兴区首个“家庭教育讲师团”,结合“在职教师进社区”活动,依托“家庭教育大讲堂”平台,向全区广大家长特别是新居民子女家长普及推广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全区平均每年开展家教知识宣传活动200多场次。

3. 家庭道德典型不断涌现。 近年来,在全区深入开展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美丽妈妈”高惟玲、“守护天使”郎建萍、“最美孝心好少年”俞云辉等一大批“教子好母亲”、“爱心好婆婆”、“孝心好媳妇”、“知心好妻子”、“贴心好儿女”等各类优秀家庭角色典型。区妇联充分利用《吴兴时讯》、妇联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各基层妇女组织通过“十佳道德模范表彰会”、村居广播等载体,用身边事、身边人来感召和引导家庭成员主动学习榜样、自觉践行美德。

二、吴兴区家庭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吴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给全区家庭注入了大量现代文明的气息、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催生家庭传统理念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带来了一些家庭道德建设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1. 婚姻自由得到保障,但婚姻关系日益脆弱。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包办、买卖等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在全区基本杜绝。但婚姻选择更加自由、社会观念包容度加强的同时,加上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出现大大改变原有的社会交往模式,也带来了家庭暴力、婚外恋、闪婚闪离、未婚先孕等诸多婚姻问题,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日趋增多。吴兴区平均每天离婚的夫妻超过3对。

2. 家庭教育受到重视,但理念方法存在误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位家长的殷切期望。当前,吴兴家庭对子女培养尤其是子女学习方面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主观上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自觉选择。但很多家长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言教轻身教”、“重教育轻沟通”等错误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加上外出务工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隔代抚养,造成部分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还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薄弱等问题。

3. 道德建设不断加强,但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近年来,全区不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建设,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家庭美德得到大力弘扬。但与此同时,关爱老人、邻里互助等传统家庭伦理观念面临挑战。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加上部分家庭“尊老不足,爱子有余”,只注重物质上的赡养不重视精神上的关爱,老人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空巢家庭”的出现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家庭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的改变、社会诚信度的降低,与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减少,甚至日日相见也只当成陌生人,“家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守望互助的友爱精神逐步减弱。

三、原因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家庭道德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固然与一些家庭道德教育活动实效性不是很好,“说教”成份多,感召力不强,往往难以真正让人引起内心触动并外化为积极行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社会大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生活格局发生较大调整而引发内在观念裂变等深层次方面的原因。

1. 内在观念裂变引起道德失范。 受到现代家庭生活方式和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传统的一些家庭美德受到一定的冲击,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逐渐产生变化。尤其是在强调自我、追求自由、注重个性化的理念驱使下,家庭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人们对待婚姻、对待家庭的态度由保守变为随意,对配偶的忠诚度、对自我的约束性随之放松,产生了一系列不符合家庭道德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现象。

2. 外部环境影响诱发道德滑坡。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在物质财富有了很大积累的同时,经济利益至上的逐利特性,也诱发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在家庭道德领域的传播、扩散与蔓延。一些报刊、杂志、电视等大众传媒和摄影、美术、音像制品等文艺作品,一味追求所谓的新闻效应和经济利益,为吸引眼球宣扬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脱离实际的过度消费,忽视社会责任,对不健康的思想文化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扰乱社会公众的道德评价体系,也进一步诱发了家庭道德的滑坡。

3. 刚性约束不足导致道德无恃。 目前,法律上对精神施暴、孝道不行、对破坏他人婚姻等家庭失德的行为或无惩戒性规定或有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如对事实婚姻的界定较为严格,给一些婚外情者可趁之机;对家庭暴力的认定也很困难,处罚措施不够有力等。大量事实表明,家庭道德问题仅靠道德自律、良心谴责远远不够。刚性约束的不足导致对一些失德行为无法进行惩治,失德成本低,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德现象的发生,导致了家庭道德秩序杂乱、家庭道德败坏的现象层出不穷。

四、妇联组织在加强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

家庭道德建设作为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传统的工作,又是一个崭新和永恒的课题。妇联组织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家庭道德发展的新变化、新动态,不断探索家庭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真正有效推进家庭道德建设,为构建“幸福吴兴”贡献力量。

1. 常态开展最美家庭寻找活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 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妇联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实践。 一是立足基层活动阵地,形成立体多维的宣传模式。 发挥基层妇女之家主阵地作用,让最美家庭进文化礼堂、幸福讲堂展示、表彰,登上草根道德高地,成为引领一方道德风尚的标兵。积极整合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增强群众互动性、参与性上的优势,用二维码沟通线上线下,在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全网络平台上,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绽放“最美”,用接地气、近民生的风格传承“最美”。 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百花齐放的寻创局面。 最美家庭”寻找典型,树立模范的根本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要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展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以“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为特点,开创群众广泛参与、群众共同受益的生动局面,最大限度地体现群众性,让更多的各具特色的“最美家庭”涌现出来,在全区唱响弘扬家庭美德、追求和谐友善、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旋律。 三是健全活动长效机制,形成最美家庭的放大效应。 健全“最美家庭”寻找、评议、展示、宣传长效机制,积极整合相关资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同道德讲堂、幸福大舞台等各类文明创建、德育培树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开发“最美家庭”活动的可嫁接作用,使“最美家庭”作为一个灵活的载体,有机地嫁接到更多相关活动中,形成1+1>2的共赢局面,形成层层放大的带动效应。

2. 创新载体宣扬先进家庭理念,提升家庭道德水平。 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促进家庭成员自觉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础。 一是培树积极向上的女性社会价值取向。 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时代新风、增进家庭和美、推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大力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帮扶等多种途径,不断增强妇女的综合能力和文明素养。组织开展“最美妈妈”、“十大杰出女性”、“巾帼创业带头人”等多类别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一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女性形象,引导妇女自觉做传统家庭美德的传承者和弘扬时代新风的实践者。 二是营造春风化雨的未成年人德育氛围。 充分重视未成年人价值观养成,依托“道德花园”、“德育课堂”、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等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学身边榜样,做美德少年”教育实践、“小小啄木鸟”道德寻访等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家庭、社会、学校“三教携手”的德育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召青少年,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系列活动。 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依托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科技进家、美德进家、健康进家、洁净进家、法律进家”等系列活动,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展示”、“家庭运动会”、“亲子读书周”等体现家庭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活动,引导家庭树立“以德治家、以爱暖家、以学兴家、以廉守家”的家庭文化理念,提升每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幸福感。

3. 多措并举汇集各方优势资源,护航家庭道德建设。 新时期,做好家庭道德建设这项多维度、多层面的工作,需要妇联组织的主动作为,更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协调配合。 一是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提升家庭成员法律素养。 妇联、司法、公安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平台和“三八维权周”、“法律六进”等活动载体,加强对《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浙江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尤其对《反家庭家暴法》出台过程中一系列重要节点、重要事件进行关注、积极宣传,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确保更多的社会成员知晓婚姻家庭领域的基本法律知识,以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来规范家庭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二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致力家庭思想道德建设。 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强、人员数量多、活动频繁等独特优势,通过健全扶持体系、增强协调服务、搭建交流平台等举措,指导和培育一批关系紧密、运作规范、特色鲜明的社会组织,在婚姻家庭矛盾调解、亲子关系指导、家庭教育、养老服务等领域提供专业、优质、个性的服务,帮助家庭成员树立科学的家庭关系理念,掌握正确的家庭关系处理技巧。 三是联手推进司法探索,增强道德失范刚性约束。 要加强妇联与法院、公安、司法等机构间的联系合作,定期梳理全区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等婚姻家庭领域的问题,积极呼吁、探索实践公安机关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受害人向法院申请 “禁止令”、“人身保护令”;将反家暴课程纳入警察教育培训体系中,通过参与式培训,以点带面,促进全局,全面提升基层民警处置家庭暴力警情的总体水平;设立基层派出所妇女维权投诉站等有益做法,增强对家庭领域不道德行为的惩戒教育力度,以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障家庭道德的遵守,进而保障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