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俄共推多份百年前鄂温克、鄂伦春影像
图为展览现场,人们扒在作品前研读作品介绍。
图为作者翻拍的现场展出图片资料。图正中为女萨满。
“如果当年他们没有照这些照片的话,我们现在对于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理解,就没有这样多视角、多角度的文化记忆了。”
18日,由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等共同主办的“河星守望驯鹿:内蒙古与西伯利亚鄂温克、鄂伦春历史影像展(中国展区)”在内蒙古大学拉开大幕,展览计划持续一个月。正在参观的内蒙古学者敖其教授如是感慨道。
“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是生活在中国东北与西伯利亚交界处,黑龙江和额尔古纳河流域茫茫雪林中的土著族群。内蒙古与西伯利亚的鄂温克人,以及黑龙江以北地区的鄂伦春人至今饲养驯化的驯鹿;中国的鄂伦春人传统上则饲养马匹并狩猎。”据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提供材料显示,尽管同化以及环境的破坏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并没有“消失”。本次展览所展示的就是这些社区及其影像、历史以及故事的重逢。
记者在现场获悉,此次共展出约60幅图片资料和数份影像资料。这些资料是由剑桥大学研究生艾瑟儿·林格伦同她的向导和摄影师奥斯卡·玛曼于1929至1932年间,以及俄罗斯著名人类学家谢尔盖·史禄国与妻子伊丽莎白·史禄国于1912年至1917年拍摄的。此次展出的影像资料均为首次在中国公开亮相。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分为图片和影像展示两个区域,其中图片区以山林野猎、萨满与神圣、与鹿为伴的生活、时光剪影等为主题,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每幅图片下方还用中、英、蒙三种文字进行情景描述和必要的背景说明。影像资料均为黑白画质,在一旁投影显示,每段影像都搭配有英文解说,吸引不少人驻足。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那顺巴依尔教授告诉记者,该学院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艾瑟儿·林格伦与奥斯卡·玛曼其实当时共拍摄和收集万余张照片和13个影像记录片,此前一直保存于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MAA)。这些影像材料经由2012年被发现后,后经多方努力,由内蒙古大学提供资金支持,剑桥大学把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继而被共享。这次展出的作品正是部分取材于此。
记者还于现场获悉,《河星守望驯鹿》展览还曾于今年早些时候在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展出;在结束内蒙古大学展出后,展览还将计划在中国呼伦贝尔等7个地区的高校和博物馆进行。
“今年在剑桥大学展览时约有9000人来现场观看,网站上也有观众。我们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文化遗产并予以关注。”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人类学博物馆图片部主任Jocelyn?Dudding博士如是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