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全方位推进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无边界教育共享与互助

22.10.2014  19:32
              近年来,下城区本着“优势互补、双赢共进”的原则,不断创新结对互助的内容与机制,全方位实施无边界的教育共享和互动,有效推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化。截止2014年9月,该区32所中小学已与杭州地区80余所农村学校结为互助共同体,结对率达到100%,教师送课下乡783节、讲座152次,并与800余位贫困学生结对。
              一是管理机制推出“新举措”。 要求结对学校每年制订互助计划,明确年度互助重点任务,并将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指标及基层校园绩效管理年度考核,开展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并给予专项经费奖励,同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互助共同体基本情况予以确认备案,并随时为需重新结对的学校牵线搭桥。从政策、制度、经费上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运作体系,确保互助共同体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二是互助载体增添“新内容”。 在送课下乡等常态模式基础上,创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输送。如大成实验学校将生态课堂、生态德育的实践研与互助学校分享,深受对方欢迎并开始采取跟进性的举措,取得较显著的成效。同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共享互动,如天水小学在学校网页设立“城乡互助共同体”专栏,定期上传信息,开展研讨交流,形成网上科研共同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2/3的学校都与对方学校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真正实现了第一时间内信息的互惠共享。
              三是互助合作共上“新台阶”。 通过互助共同体的优势互补、相互启迪、共生共长,实现了真正的双赢。如长江实验小学与萧山汇宇小学通过多年的互助合作,成效明显,汇宇小学从濒临被其他学校兼并的危险中,逐渐成长为萧山的一所小班化重点小学。青蓝小学、天水小学等与新安江第一小学、建德市下涯中心小学、寿昌第二小学等多年的互助合作中,分别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各校也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县)区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