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积极推进“联通共享”的公共图书馆县域总分馆建设取得成效

01.08.2016  18:06

  推进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工作是2016中央“深改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杭州市自2003年起,开始探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并以杭州图书馆转型发展为抓手,实施“图书信息服务一证通”工程,获第十四届群星奖。

  总分馆建设的核心是人、财、物的统一。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因各地均是一级政府管一级图书馆,作为地市级的杭州图书馆对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没有直接的行政管理权,无法满足总分馆建设对人、财、物的统一要求,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

  为了解决发展困境,2008年底,杭州图书馆立足本地经验,借鉴国外图书馆体系化建设经验,设计了“中心馆—总分馆制”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区县(市)推行总分馆制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之路。不仅建立起覆盖全市、内容丰富、服务便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而且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县域总分馆建设模式,破解了基层图书馆发展瓶颈,为统筹引导城乡公共文化资源联通共享和合理配置,打通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目前,杭州除2家市本级公共图书馆外,建成区县(市)图书馆12家,覆盖率为92.3%,其中一级馆10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服务点近3000家,已纳入系统管理的服务点有1358家。

  一、主要做法

   (一)确立杭州图书馆中心馆地位和职能

  明确杭州图书馆是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业务指导中心、文献保障中心、技术支持中心、专业培训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检索平台,实行统一的业务自动化系统,为县级总分馆建设提供理念创新、业务指导、文献支持、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安全保障、物流服务等。同时,建设全地区共享的数字服务平台,推进数字资源地区全覆盖。

   (二)坚持总分馆建设的人财物由总馆集中管理

  区县(市)公共图书馆是县域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业务总馆,统筹总分馆建设,承担对街道(乡镇)分馆的业务规划、资源建设、工作指导,以及管理、监督和评估等职能。同时总分馆建设的人、财、物由总馆集中管理,统筹协调,即文献由总馆集中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乡镇(街道)分馆工作人员由总馆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管理;乡镇(街道)、村(社区)分馆的业务标准、服务规范、考核标准等由总馆统一制订,其办馆绩效由总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三)坚持整合资源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阵地

  乡镇分馆的建设坚持便利、节约、共享原则,通过与乡镇(街道)文体站、“东海明珠” 工程用房、学校等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村(社区)亚分馆与农家书屋充分结合,把有条件农家书屋建成亚分馆,对条件不足的农家书屋通过开进农村民宿、农家乐,办进文化礼堂、村邮站等形式,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呈现“百花齐放”局面,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主要成效

   (一)解决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实现 有钱 办馆

  杭州市“中心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模式,明确了总分馆建设经费由区县、乡镇两级财政共同保障,弥补了现行财政体制的缺陷,极大地缓解了乡镇分馆的建设经费难题,为总分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前,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投入保持稳步增长,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藏书的人均拥有量达到1.27册/人。

   (二)解决了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舍不足问题,实现 有房 办馆

  乡镇、村级图书馆(室)通过与当地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与民宿、农家乐等的合作,实现“一屋多用”,既保障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用房问题,又盘活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建设水平。目前,全市13所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总计馆舍面积超13万平方米。

   (三)解决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起点低的问题,实现 有人 有章 办馆

  通过把人、财、物及服务管理权限集中到总馆,不仅弥补了乡镇分馆资源、技术、人力的不足,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也使基层网络体系的辐射、业务规划与管理均属于一级财政之下的总分馆体系的职能范围,实现“完全的总分馆制”建设。同时,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绩效考核,对开放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均有明确要求,弥补了区域内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扭转了基层图书馆可持续能力差、专业服务水平低的局面,服务效益持续增长。2015年全市的服务人次达1558.20万人,比2014年增长26.5%,外借册次为233.88万册,比2014年增长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