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治水环环相扣形成制度合力

27.05.2016  10:08

  夏日清晨,漫步在兰溪悦济浮桥上,薄雾蒙蒙,鸟语花香。兰江上,几叶扁舟摇曳;不远处,三两渔人垂钓;天边,一轮红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破雾而出。附近中洲公园内,早起的市民们,有的舞剑、有的慢跑、有的骑车……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夏日黄昏,徜徉在兰溪赤溪街道的常满塘,微风习习,杨柳依依。池塘边,三两小孩玩水嬉闹;农妇们在一旁洗洗涮涮,有说有笑;依塘而建的石桥上,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有的散步、有的休憩……一片祥和的景象。

  在兰溪,一江清水,是大家欢乐的理由,更是他们守护的对象。

  早在2014年年初,金华就明确了治水目标,“三年三步走”:即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地处钱塘江中上游的兰溪,同属于杭州饮用水保护区上游,境内衢江、金华江、兰江“三江汇合”,与建德、婺城、龙游等周边县市区接壤交错,水系迂回。复杂的水情,注定了兰溪严峻的治水任务。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经过2年多的努力治水,截至目前,境内3个国控断面水质(兰江将军岩出境断面、金华江费垅断面和衢江横山断面)全部达到Ⅲ类,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连续两年为优秀。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指标较2013年明显下降,其中高锰酸盐指数下降6.7%,氨氮下降14.9%,总磷下降11.7%。兰溪全市77个小流域考核断面,63个断面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占81.8%,66个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85.7%。根据金华市治水办3月份通报,劣Ⅴ类支流减少至1条,灭劣Ⅴ类工作居金华各县(市、区)前列。

  成绩的背后,兰溪设置并不断完善的一整套治水考核机制功不可没。去年年初,兰溪创新建立了月度考评制度,市考核乡镇(街道),乡镇(街道)考核村,层层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情况每月考核并公布。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行政村负责人,不仅要到新闻媒体公开亮相作承诺,而且还要被约谈,直接影响年终考核。情节严重的,予以组织处理。

  “跟每个人的利益相关,很有震慑力。”兰溪市委主要负责人说,考核就像一把“杀手锏”,彻底斩断了兰溪“五水共治”工作中的推诿和扯皮。

   随机踩点 暗访督查

  村河塘长两腿闲不住

  今年3月中旬,当接到街道巡查组打来的反馈电话时,徐永良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我们发现大塘里有两个可乐瓶,希望你们尽快处理一下。”因为是暗访,巡查组在电话里突如其来的“责难”把毫无准备的徐永良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跑去现场一查才发现,可乐瓶是捕鱼的浮标,并非漂浮物。尽管虚惊一场,徐永良还是叫来了村塘保洁员,再三叮嘱,加强日常巡查。

  2014年,“五水共治”战役打响之初,兰溪河长、塘长负责制也开始实施。作为上华街道马鞍徐村村书记的徐永良,当仁不让地兼任了村口大塘塘长一职。按照市里“一村一塘”的治理原则,要求到年底每个村至少有一口可以游泳的水塘。这对塘长徐永良来说,任务艰巨。

  大塘占地22亩,原先是一口水污染严重的珍珠塘。“水太脏了,白衣服进黑衣服出,手脚放进去都会长红点。”村民徐先生说,每当大家路过这儿,都忍不住捂起鼻子。

  2015年9月,村里筹资近百万元,正式启动大塘整治工作。一个月内,大塘被翻了个底朝天,6台泥浆泵连夜赶工,1米多深的淤泥被彻底挖空。此外,徐永良还专门请人凿出出入口,并修建水渠,从附近的衢江引流,盘活大塘水。

  短短一个月内,大塘旧容换新颜。异味没有了,水变干净了,往日塘面上成堆的漂浮物也不见了。村民徐孝先代替了之前粗放养殖的珍珠承包商,不放饲料不堆肥,搞起了清水养鱼。

  治塘容易守塘难。街道里对大塘一连串的考核办法让徐永良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

  为进一步推进兰溪市域水质提升,2015年,兰溪市将门口塘整治工作列入各镇乡、街道“五水共治”责任制考核,并专门制订出台了《兰溪市农村门口塘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全面提水质”的目标,以水环境生态修复为导向,坚持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实行生态修复,杜绝塘堤“三面光”或“单面光”;要求实现塘内无垃圾,无污水排放入塘,塘堤无杂物。门口塘整治考核验收以镇乡、街道为单位,由镇乡、街道统一组织对辖区内门口塘整治进行验收,验收结果报市治水办备案。

  在上华街道发放的满分为110分的“五水共治”月度考核表上,详尽地罗列了包括村级河塘河道、垃圾池、绿化带、房前屋后等在内的考核内容,其中对大塘的考核就占了10分。考核标准中规定:池塘河道四周无垃圾、无杂草占5分;水面无漂浮物,落实专人负责占5分。街道治水办组织工作人员不定期地开展暗访工作,一旦找到问题,发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每月,街道对各个村、社区进行考核排名,排名最后的由街道通报批评并报市治水办备案。连续两次考核排名最后,街道予以诫免谈话,情节严重的,予以组织处理。

  备感压力的徐永良为此专门在村里组织村民成立了义务“护水哨兵”,每周一次定期对大塘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作为清水养鱼的条件,徐孝先也义务当起了护塘工,每天负责清理塘面上的漂浮物。

  在赤溪街道,素有“兰溪第一塘”之称的常满塘,小塘连着大塘,水域面积达500亩。上世纪80年代初,这口水塘还曾是村民的饮用水源,也是村民夏天的天然泳场。1988年开始,常满塘被承包用于搞珍珠养殖,由于养珍珠投入大量鸡粪、鸭粪,池塘水质恶化,常满塘成了臭水塘。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后,常满塘重获生机,塘水渐渐变清。去年立夏后,塘水经检测已经达到Ⅲ类水标准,可以游泳。

  如今,每天傍晚,作为常满塘塘长的徐志林都会步行到村边,绕着池塘转上几圈,看看岸边有没有垃圾,塘面上有没有漂浮物,这是他最近一两年养成的习惯。“考核这么严,怎么敢放松啊,排在最后一名脸上也无光啊。”徐志林说。

  月月考核 末位约谈

  乡镇干部屁股坐不住

  压力还不仅限于村级的河长塘长们。

  “非常惭愧,我们女埠街道在4月份全市‘五水共治’三比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5月10日上午,针对4月份“五水共治”考核中垫底的结果,兰溪市女埠街道办事处主任徐荣标分析查找不足,作出整改承诺。

  根据兰溪市“五水共治”工作督查问责办法和“比环境、比水质、比进度”劳动竞赛月度考核办法,兰溪要对镇乡(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开展约谈。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出现治水重点工作、项目进展滞后,上级河长交办问题未整改,治水办督办问题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等9种情况,要对乡镇负责人进行约谈。

  数据显示,在4月份的“五水共治”考核中,女埠街道在项目投资、公益金募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豆制品整治、治“六乱”美“三化”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中完成效果不理想,加之河长制督查、排污口公示牌等问题,该街道在综合考核排名中名列最后一名。

  排名公布后,女埠街道立即组织全体街道干部及原37个村的村两委召开会议,查找短板,分析不足。“领导重视不够、作风不够深入、行动不够迅速。”针对“短板”,徐荣标诚恳承诺,“街道将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力争一个月内‘五水共治’工作有所改观,两三个月后达到中上水平,全年工作力争全市前列。”

  尽管在此次排名中名列第一,但回想起去年三四连续两个月倒数第一的考核结果,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崎峰的脸上还是火辣辣的。“承诺其实就是检讨,自己工作没做好,很难为情。没想到,市里的考核机制会这么严。”陈崎峰说。

  2016年是“五水共治”三年可游泳的攻坚之年,兰溪市为进一步发挥考核的目标导向和激励作用,助推治水工作,在2015年月度考核的基础上,建立“比水质、比进度、比环境”劳动竞赛月度考评制度,对乡镇(街道)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考评工作由市治水办负责,分考核和评议两个流程进行,考评总分为100分,其中考核分值占83%,主要包括水质状况、项目进度、环境状况、加扣分事项等。评议分值占17%。评议组由治水办主要负责人员、镇乡(街道)分管领导代表4名(抽签产生)、媒体记者代表2名、志愿者代表2名等组成,评议过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打分,评议分数统计时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取平均分的方式得出。

  根据考核和评议结果,按照分值比例计算出考核总分,然后按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于次月10日前在市级新闻媒体予以通报,并作为年度“五水共治”考核的重要依据。其中辖区内河道当月水质为劣Ⅴ类,或未按进度完成金华市控排污口整治的,月度考核总分进入前八名的,排名自动下降一名。

  当月考核最后一名的镇乡(街道)、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在市级新闻媒体公开承诺并予以整改,并由治水办联合纪委、组织部对其实施约谈。连续两个月考核最后一名的镇乡(街道)、开发区有关负责人根据相关问责办法进行处理。市“五水共治”办还会根据“三比”活动考核结果每季度选择其中一个镇乡(街道)、开发区召开现场会。

  据悉,兰溪市目前已累计有12个乡镇(街道)和252个村的主要负责人,因整治不彻底、治水不到位,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公开承诺整改措施,目前已有610个问题得到有效整改,13名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因治水不力,受到兰溪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专项约谈。

  各个乡镇根据市里的考核要求,严格制定了相应的月度考核办法。在《云山街道2016年“五水共治”月度考核办法》上,笔者看到,考评内容涉及村庄内外环境、督查曝光整改、经验典型、项目推进加分、考核奖惩5个类别,哪条河道有漂浮物、哪里因为治理不力被曝光、哪里有什么优秀的做法,《办法》上都作出了明确的加分扣分设置。“村里治好了,镇里的排名自然就上去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陈崎峰说。

  明确责任 奖惩分明

  市里创新脚步停不住

  5月4日,2016年4月份兰溪市各乡镇河流水质情况在兰溪本地媒体上整版通报。这是兰溪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吴胜忠和他的同事们奋战了几个晚上,加班整理出来的成果。面对排名,如果说乡镇、村里的压力巨大,作为考核者的吴胜忠也轻松不到哪里去。首先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使考核结果让人信服,这也是确保考核机制长效运行的关键。

  水质状况是衡量“五水共治”成效最直观的要素之一。为了加强水质的动态管理,拓展水质断面的监测范围,同时也为了保障客观真实性,兰溪每月委托第三方实行水质抽检,并在媒体上进行水质公开。水质得分根据断面月度考核评分细则对考核对象进行赋分。

  在项目进度这一环节,治水实施类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农业养殖业整治、门口塘和示范工程及清污(淤)泥等工作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并明确了具体的分值。

  从2014年开始,兰溪全面落实“河长制”,由26位市级领导担任河长,各镇乡(街道)行政负责人担任河段长。2015年,“河长制”进一步得到了深化落实,不仅明确了47条河流的市级河长、镇乡(街道)河(段)长,而且还明确了村级河段的治水责任人。

  就拿甘溪女埠段来说,女埠段的河(段)长由女埠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峰担任,而整条河段按照村级区域又分成3段,每一段都由所在村的负责人作为该段河流的治水负责人。治水办有关负责人说,这样就能将每条河段的治水责任都落实到人。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家门口的河流,要一段一段负责,一米一米保洁,确保不把污水送到下游去。

  “这也给月度考核机制带来了便利。”吴胜忠说,在考核办法中,河长制的落实情况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考核细则中明确规定,各个乡镇要及时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治水办交办的有关“河长制”的工作任务,配合联系河流(段)市(县)级河长开展有关工作,明确责任、负责人和联络员,积极开展责任河(段)巡查、整治工作。

  另外,结合实际情况,兰溪市还给治水优秀乡镇(街道)设置了奖励分。如开展特色工作、创新或有突出成效的,创建零直排河道的,受到市领导肯定的……都赋予不同数量的加分。有奖就有罚,如果发生治水不力被媒体曝光,辖区内有涉水处罚案件等情况的,相对应的乡镇(街道)都会被扣分。“所有单位部门都可以以一套考核机制为标准,开展相应的工作,做到有据可查。”兰溪市“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配合和完善“五水共治”考核机制,兰溪不断创新做法,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效。

  4月25日下午,兰溪市“五水共治”办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邀请新招募的10名社会监督员座谈,为“五水共治”献计献策。这10名公开招募的“五水共治”社会监督员,既有人大代表,也有退休职工,还有热心环保的网民。今后,这些社会监督员将不定期地检查各项治水项目的推进落实情况。同时,社会监督员也将发挥自身作用,反映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关于“五水共治”的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2014年开始,兰溪开展“治水一线先锋行动”,从机关部门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挂职期间,这些年轻干部定期开展巡查河道,攻克河道、小溪水质脏、乱、差问题,治水工作成效显著。今年5月5日,第三批18名年轻干部,赶赴各镇乡(街道)治水一线,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