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三大举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兰溪市文化局兴起复古修古新高潮、开创非遗保护新局面、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取得显著成效。
一、积极引导、广泛发动,全市兴起复古修古新高潮
一是着力推进老城保护。2013年以来,将名城保护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由市政协主席挂帅,文化、建设、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参加的名城保护委员会,使老城的保护利用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由政协牵头多次组织实地调研,研究商讨老城保护利用思路,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兰溪老城保护利用规划,使老城保护利用有了目标和方向。启动唐壬森、章懋、胡应麟故居以及本保殿等文物建筑修复工程,经过创建和申报,天福山社区入选国家首批历史文化街区。
二是全面兴起古镇古村保护。完成国保省保集中成片区域诸葛、长乐、芝堰三个村的综合保护利用规划,组织实施了三个村的二期维修工程,完成了三期工程的立项。围绕力争世界古村落保护大会会址选定兰溪这一目标,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游埠镇启动了古街修复工程,完成了街面青石板路面铺设、郎静山纪念馆、葆滋堂和无逸堂的修复。通过举办油菜花节、浙江兰溪乡村马拉松赛等活动广泛宣传以芝堰村为重点的兰芝风情线沿线古村落。
二、主动出击、借势借力,不断开创非遗保护新局面
一是扩面提质,不断扩大非遗保护范围。2014—2015年,连续公布兰溪市第六批、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和传承基地,兰溪糖画、无骨花灯制作技艺等23个项目被纳入保护范围,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达到59个。努力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2014年,诸葛后裔祭祖成功入选国家级名录,目前,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5个,名列金华各县市前列。
二是借势借力,不断扩大非遗影响力。建成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实物展示、资料记载等形式系统展示非遗项目。全年在兰江导报开设《走进非遗》专栏,每月固定宣传一个非遗项目。开展非遗日文化演出、美丽非遗百村行、非遗进文化礼堂等文化宣传活动。同时,通过浙江兰溪龙舟邀请赛、兰溪星舞台、送戏下乡、文化大拜年等平台,借台唱戏开展非遗文化宣传。与诸葛八卦村、灵羊岛等单位积极协商开设非遗街区等相关事宜。
三是注重传承,不断培养非遗接班人。开展婺剧进校园等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水亭柏园学校、兰溪市信义小学、兰溪市聚仁学校、香溪镇官塘小学、兰溪市第六中学、黄店镇中心小学设立断头龙、粮食砌、兰溪摊簧、孝道文化等非遗项目传承基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走进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诸葛村常年开展古村落维修技艺培训班,壮大了古建筑维修保护人才队伍。
三、立足长远、创新举措,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传承保护
一是做好整合文章。推出中远期“三个一”整合目标,即非遗一条街、文物一个旅游小镇、名人一册书。拟在兰溪老城开辟非遗保护传承一条街,作为展示兰溪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提升老城的历史文化氛围。整合诸葛长乐村文物资源,推进诸葛镇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使之成为展示浙中民居文化和古村落生产生活业态的重要基地。整合名人资源,编撰一册兰溪文化丛书,梳理全市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名人文化。
二是做好提升文章。做好非遗、文物的保护等级申报工作,更好地利用中央和省级力量弥补财力物力的不足。提升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兰溪老城、国保省保集中成片区域中国传统村落诸葛村、长乐村这一城两村的保护,在加强文物维修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内部业态的修复和展示,使其能留得住乡愁、留得住游客。提升李渔、黄大仙、赵四小姐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保护力度,充实兰溪文化的内涵。
三是做好长效文章。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与境内外社会团体和个人合作,借鉴安徽西递宏村、建德市新叶村等地经验,做大做强兰溪历史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