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治理环境与加快发展同推进、双丰收 好空气带来了人气和商机

27.10.2015  16:15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调研小分队

  良好的环境质量,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够带来人气和商机,推动经济发展。昔日,市民想方设法离开兰州到外地另谋发展;如今,外来游客及投资增多,经济发展加速。

  兰州市近几年的大气污染治理实践证明,治理污染不仅不会影响发展,反而会成为吸引投资的一张名片,成为促进开放和发展的催化剂。

  转变观念,把大气污染治理列为一号工程,采用综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兰州大气污染曾经十分严重,2009-2011年空气质量连续全国倒数第一。大气污染既是群众的心肺之患,也成为城市开放发展的瓶颈制约。一些投资者来兰州考察,看到灰蒙蒙的天空,投资热情一下子打了折扣。大气污染成为招商引资的绊脚石。

  大气污染如此严重,促使当地干部群众思想上深刻转变。2011年底以来,甘肃省作出“做大做强做美兰州”一系列部署,把兰州大气治理列入全省21项重点工作。省委书记王三运明确提出“打赢大气环境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还老百姓一片蓝天和清新空气”。 2012年,环境保护部将兰州列入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试点城市和“三区十群”重点防治城市,对大气污染治理予以重点扶持。这些举措增强了兰州市的治污决心。

  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兰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按照一般逻辑,治理污染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发展账与环保账之间,一些人存在思想顾虑。副市长严志坚说,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给了我们信心,是老百姓对良好环境的强烈诉求给了我们动力,让我们坚定地打消了“治理污染影响经济发展”的顾虑,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

  2013年以来,兰州市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一号工程,层层签订责任书,向社会作出明确承诺,打响整体攻坚战,实施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和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八大治污工程,凝练实施916个项目,涵盖工业出城入园、落后产能淘汰以及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

  在工业减排中,采取改、停、关、搬等措施。两年来共引导投入近10亿元,对火电、化工、钢铁等210家企业全部实施深度治理,重点实施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改造。推动第二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兰州新区设立后,推动100多户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向新区集聚。

  从治、管、控入手减煤量、控煤质,大力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完成市区1130台、7411蒸吨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改造。在冬季采暖期对大型热电厂实行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制定全市煤炭市场统一整合方案,实施地方性煤质量标准,为城区近20万户居民小火炉统一配送洁净型煤。

  扬尘污染治理方面,强化精细化管理,有效削减施工工地扬尘总量。加强分类指导和现场督查,采取绿化、硬化、覆盖等措施,减少风蚀性扬尘。实行最严格监管措施,对不符合规定工地进行停工整改。

  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重点在强化管控、燃油使用、车辆限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加大公共交通疏导力度,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等项目,使市民出行有更多选择。

  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市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楼院、小区),实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包抓,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与此同时,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出台干部综合考评新机制,促进各行各业工作作风和效能转变。

  经过动真碰硬、真抓实干,兰州终于摘掉了大气污染的黑帽子,成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中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市环保局副局长贾锐介绍,2013年兰州优良天数达到193天,优良率达到52.88%,稳定退出十大污染城市行列。2014年达标天数250天,同比增加57天。2015年截至10月14日,达标天数212天,同比增加4天。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从源头控制排放总量

  作为老工业基地,兰州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多,许多大中型企业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设备老旧,技术管理水平不高,污染排放严重。同时,城区狭长的地理条件和分散布局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要治理好大气污染,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兰州为此制定了企业搬迁出城、入园集约发展的新蓝图。恰逢兰州新区获得国家批准,一场声势浩大的出城入园行动就此展开。

  兰石集团出城入园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搬迁预计到明年下半年基本告一段落。集团发展规划部相关人士介绍,老区厂房会根据建设规划拆迁,届时将建设兰州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对改善城市功能、解决交通、污染等都有好处。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杨继宏介绍,通过搬迁,企业上了全新的生产设备,引进了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升级换代,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石油化工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

  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来自市工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启动107户企业出城入园,总投资达到627.45亿元,已建成36户企业。

  企业一出一进,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城区土地资源,缓解城市交通、环境和空间压力,通过腾笼换鸟,优化城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向中高端迈进。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力争城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三大千亿产业链和烟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食品及轻工七大百亿产业链。整合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企业技术创新。2014年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增长11%,占全市GDP的8%。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2014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16亿元,增长61.2%;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1.3亿元,增长25.5%。

  借助甘肃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2014年成功入围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政策机遇,兰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突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节能环保等行业,促进源头减量,推动产业循环化发展。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行业企业达88家以上。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行动,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到年底,兰州将初步建立集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

  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表明,2014年兰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13年的2.77∶46.19∶51.04调整为2.8∶43.34∶53.86,第三产业比重较2012年提高了4.35个百分点,较2013年提高了2.82个百分点。

  环境治理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了发展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白永平认为,兰州近年来在省会城市中GDP增速排名稳定靠前,产业结构优化做了很多贡献,而产业结构优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环境治理来推动。

  正是通过大气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兰州取得了经济总量持续增加、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治理环境与加快发展同推进、双丰收的效果。

  好空气带来了人气。兰州的大气污染从治不了到治得了,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赢得群众广泛称赞,增强了老百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现在到外地过冬躲污染的人少了,到黄河边晨练和赏景的市民多了起来。旅游人群也在迅速增加,2014年,兰州旅客吞吐量突破700万人(次),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30.13%。

  好空气带来了商机。2013年,兰州GDP增幅排全国省会城市第四位,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近三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七成多。2014年,兰州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8.52%,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0.4%。

  好空气带来了快增长。数据表明,2011~2013年,兰州GDP 增速分别为15%、13.4%、13.4%。2014年以来,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下,兰州市GDP仍然保持了10.4%的增速。2015年上半年,经济仍然实现稳步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6.18亿元,增速达到8.6%。

  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表明,兰州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26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56.32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51.6亿元,同比增长10.5%。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5.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45元,同比增长11.5%,增幅全省第一。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从兰州实践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相互促进。只有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协调起来,才能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发展。

  兰州的实践说明,环境与经济完全可以由对立变为统一。环保抓好了、抓对了,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