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著名摹本神韵《兰亭的故事》本月在余姚展出
唐代虞世南的摹本
千百年来,王羲之的《兰亭序》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很少有书法作品能像它一样在历代文人中引起如此大的关注。10月1日至31日,由绍兴博物馆与余姚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兰亭的故事》展览在余姚博物馆开展,为大家讲述这个中国文化史上的传奇。
系统展示兰亭书法艺术
《兰亭的故事》展览以故宫博物院复制的历代《兰亭序》著名摹本、临本、拓本为核心,系统地展示历代有关兰亭的书法艺术,介绍兰亭文化的基础知识和书画鉴赏知识。观众不仅能一睹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等最逼近原作的摹本和临本,还能欣赏到乾隆帝的临本。
以下为11件重要展品的目录(均为故宫博物院藏品1∶1复制品):1.唐冯承素传神龙本《兰亭序》帖卷;2.唐虞世南摹《兰亭序》帖卷;3.唐褚遂良摹《兰亭序》帖卷;4.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5.乾隆皇帝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6.宋拓定武《兰亭序》册;7.宋拓定武《兰亭序》卷;8.宋拓宣城本《兰亭序》册(乙之三);9.明拓《郁冈斋墨妙》领字从山本《兰亭序》册;10.清拓《滋蕙堂墨宝》领字从山本《兰亭序》册;11.明拓《停云馆帖》薛道祖书《兰亭序》册。
除了书法作品,余姚博物馆还拿出了馆藏的青釉瓷鸡头壶、三蹄足瓷砚、青釉点彩瓷水盂等10余件东晋时期的文房用具、生活用品配展。
展览体现大量余姚元素
在后世的《兰亭序》临摹本中,余姚人虞世南(558年~638年)的摹本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原作意蕴的摹本。唐太宗时,虞世南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转秘书监。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他精书法,曾亲承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传授,继承了“二王”传统。
虞世南临摹的《兰亭序》在清代被刻入“兰亭八柱”,名列第一。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春,喜爱书法的乾隆皇帝将收集到的历代书法名家的《兰亭帖》临摹本,以及他自己临摹的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合为“兰亭八柱册”,并将它们刻在了圆明园一座亭子的石柱上,每柱刻帖一册,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八柱”。
在余姚还有和兰亭修禊有关的故事。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春,刘仁本在秘图湖之北建造了雩咏亭,后邀请名士,共42人,聚集在秘图湖边,行修禊之事,这就是有名的“续兰亭会”。余姚续兰亭会乃是元末姚江流域一次较大规模的文化活动。(东南商报 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谢向杰)
●延伸阅读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42位文人雅士相聚兰亭,行祓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结集,由王羲之作序记事。修禊是人们为祓除不祥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因为在春天举行,也叫“春禊”。举行仪式的地点是在水滨,以洗洁为主,目的是祛除邪疾,祈得福佑。晋朝时期,春禊之俗依然盛行不衰,但游赏娱乐的意味渐浓厚。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目前,流传下来的《兰亭序》临摹本始于唐代,包括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人的摹本。此外,还有宋《定武兰亭》石刻本传世。宋代以后,刻帖之风盛行,《兰亭序》的各种版本更是广为流传,学习书法的人几乎没有不受它影响的,这也更加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