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穿过“六一”牌棉毛裤吗?当年生产棉毛裤的150位老师傅聚会
10月16日上午,九溪一家靠近公交站的酒店里,150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挤挤挨挨,围坐在十几张圆桌旁。
这个饭堂兼会场的中央,没有舞台,只有一个便携式、跳广场舞用的音响和话筒,77岁的庄书勤开场白这样说:各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们好!50年前啊,厂里开会都叫你们小姑娘、小伙子,你们还记得吗?
圆桌旁白发晃动。他们都是原杭州针织厂(六一针织厂)的退休工人。50年前同一批进厂工作,16日这批老工友聚到一起庆祝进厂50周年。半个世纪过去,他们感情融洽依旧。
68岁的钱阿姨向我介绍他们的厂——
我们厂在金衙庄,叫杭州针织厂,生产“六一”牌内衣裤,老底子杭州人都晓得,条件好一些的人家,秋天晚上,一家几口人,客厅里聊天,外边裤子脱下挂起来,里面都是“六一”牌棉毛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统购统销,后来“六一”牌内衣向全浙江销售,我们每天加班加点都不够,很多单位来提货,都挤不进来。
一个当过车间主任的师傅说,有一天他早晨接到通知说,秋天冷了,上级说要生产1万套棉毛衫裤,大家一阵喝彩,鼓掌完之后不用说,动作更快了,干到很晚很晚,不断问数据,到八千了吗,到九千了吗……
钱阿姨是挡车工,针织厂最普通的岗位,但当年走在解放路上,经常能听到有人背后说,她是“六一”厂的!
当年的工厂副书记庄书勤,那天逢人就摆手,叫大家不要叫他“书记”,叫他“外公”或“工友”。
他声音洪亮,不断竖着手指,往身体正前方一顿再顿。“我们那个年代,一是艰辛,工作累啊,夏天短裤,秋冬天棉毛裤,大半个浙江都在等着穿呢,小姑娘、小伙子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后来他们结婚生娃,还有抱着孩子,一边喂奶一边剪线头的,工资也算高的,一个月四五十块……”
“二是自豪,觉得自己是做内衣内裤的,冬天穿上马上就能暖和,想到这一点,都很自豪,一点都不矫情的。社会上也说找对象,最好能找跟六一厂差不多的单位的……”
当年,厂里的劳资科有个师傅叫俞回春,今年已经93岁了。他是聚会人群中年纪最大的。
很多头发花白的阿姨一蹦一跳,用小姑娘的步态,来到他面前问:俞师傅,你晓得我叫什么名字?
俞回春定神看一看,马上叫出名字,对方又像孩子一样蹦跳着拍手。旁边就有人介绍,他为啥记忆力好?他是六公园英语角的发起人,每天都背英语呢!现在六一厂的退休工人,好几个跟他学英语呢!
原标题: 你穿过“六一”牌棉毛裤吗?当年生产棉毛裤的150位老师傅聚会 作者:记者 刘兆亮 网络编辑:华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