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的“沥青兄弟”

24.06.2016  07:28
  不久前,绍兴市市郊公路养护与应急保障中心桥梁站副站长杨长征荣获了2015年度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百名最美”和“美丽公路养护能手”的荣誉称号。
  小到焊接、气割、划线,大到开摊铺机、压路机等特种机械,他样样精通;经年累月的起早摸黑和日晒雨淋,让长期驻扎在沥青基地的他,有了一个“沥青兄弟”的美名。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门外汉”,成长为了公路上“万金油”……
  勤奋好学的养护“万金油
  年近5旬的杨长征中等身材,有着公路人特有的黝黑肤色,笑起来抿着嘴,显得很腼腆。在车来车往的钱陶公路上,杨长征拎着沥青壶,眼睛一直盯着路面,发现裂缝后就立刻提壶,弯腰、划线,起身快步前进……
  在24年的公路养护生涯里,杨长征分别在陶堰公路站、皋埠公路站、养护施工队、沥青混凝土拌和基地、桥梁养护站等地工作过。多年来,不同的岗位锻炼将他打造成了一位拥有成熟技能的养护“多面手”。
  “基本上所有养护工作他都能熟练驾驭,小到焊接、气割、划线,大到开摊铺机、压路机等特种机械。”杨长征的同事小金说。
  当年从公路养护站调到施工队负责施工工作时,面对电焊、气割、标志标线、护栏这些完全不同于公路站的工作,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杨长征开启了“自学”之路。比如交通公路标线漆划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漆划起来要求很高,要划得笔直、流畅,要让行车中的驾驶员视觉感到舒适,公路标线也是安全线,马虎不得。
  那时,杨长征对标志标线一窍不通,但凭着一股好学的劲,不厌其烦地向老职工“求经”,还一次次跑市区的标线漆划现场“观摩”求教,再结合书中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此后,他能独自推着漆划喷车,眼睛盯着标尺,稳步走在公路上,标线划得又快又直。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施工队的工作也很快步入了正轨。几年历练下来,让杨长征获得了“万金油”的美名。
  沥青基地,又一个新的工作领域。
  作为负责人,杨长征深知要最大程度发挥基地效益,必须完全弄懂机械设备的性能。他翻出以前在省交通运输厅培训时的资料和书籍,对照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从每个零件开始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几个月内,杨长征终于掌握了整套设备的操作要点。
  无私付出的“沥青兄弟
  二十几年的频繁岗位调动,也让杨长征得到了“沥青兄弟”的美名。
  在公路站时,他每天上路巡查,每天一跑就是上百公里;在施工队时,为赶进度,他常常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在沥青基地时,由于机器正常启动需要较长时间预热,他每天早上三点钟就起床,开机预热,备好材料。
  由于基地人员少,杨长征经常干几个人的活。在安排好场内工作后,他必须马上赶到工地上去进行沥青作业。等到作业结束后,他又得跑回基地清理料场,准备第二天的工作。遇到加班加点施工时,杨长征一天几乎只睡两三个小时。如此经年累月的起早摸黑和日晒雨淋,使他原本就黑的脸变得更加乌黑和消瘦,于是就有了“沥青兄弟”这个昵称。
  杨长征是上虞沥海人,当年他刚被分到沥青基地时,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没有丝毫抱怨,毅然走上了新的岗位。一个月后,他还从上虞老家接来上初中的儿子,直接把家安在了基地。“把家搬进站里,在公路夜间抢险、处置突发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出发。”他说。
  刻苦钻研的“螺丝钉
  多年的岗位调动,造就了杨长征“刻苦钻研”的工作韧劲。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全新的领域,遇到新问题,杨长征总是开启“钻研”模式,千方百计去攻关。
  桥梁养护站刚刚起步时,人员短缺,经验不足,遇到技术瓶颈,杨长征要么自己摸索,要么就是和同事一起研究,集思广益。前不久,在一次桥梁伸缩缝修复时,杨长征和同事就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如何在两指宽的伸缩缝里面,快速有效地清除破损的橡皮止水带。此前都是靠手工一点点凿除,费时费力,效率不高。杨长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桥梁站维护着180座大大小小的桥梁、隧道,可不能每次都把时间耗在小小的止水带上。
  如何才能提高清除止水带的效率呢?杨长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毕竟是干了24年各种养护工作的人,见多识广,再加上平时就爱搞些小研究。这次他“看上”了一台取芯机,于是就带着几位同事对这台取芯机机头进行了改造。经过多次调试、改进,终于实现了机械化清除止水带,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
  杨长征常说:“服从组织,以站为家、以路为业,这是我们公路养护人应有的姿态。”他用24年的时间对这句话作出了最有力的诠释。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