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用公筷?四成以上的人是怕伤了家人的心
一家人吃饭要用公筷吗?逾七成受访者不用
化解家庭公筷分歧,还要看沟通技巧
一家人吃饭到底要不要公筷?从本周三开始,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在杭报在线网站持续发酵,共有75位市民参与各个渠道的调查(3月19日B2曾报道)。综合数据来看,超过7成的市民家里基本不使用公筷或公勺,原本就是一家人,分公筷显得太生分了。
七成受访者基本不使用公筷
公筷,用或者不用,大家都有自己的说法。不少市民直接表示,中国人历来的饮食习惯,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是一种亲情的体现,提出用公筷,实在有点伤害家人的感情。
网友“小丸子”今年刚刚搬家换了房子和父母住到一起,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从事医疗工作的她对于卫生还是比较在意的。作为医生,她在家里并不使用公筷用餐,“我觉得在家里就不要那么讲究了吧,舒服就好。”
对于不使用公筷的原因,一半以上的市民认为,“根本没有那个必要,实在太麻烦了。”让人引起注意的是有44%的市民是因为怕伤害家人之间的感情,说不出口才放弃使用公筷。
数据显示,大家在对于孩子的卫生问题上,又是另外一个态度:40%的家长表示孩子应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碗筷,38%的人不同意家长用自己的碗筷给孩子喂食。
公筷,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国人讲究“合”文化,团圆,圆满,都是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吃饭也一样,如果一人一桌,似乎就没有吃饭的氛围和乐趣了。比如网友“夏石头”提出说:“你听说过吃火锅有用公筷的吗?用公筷还叫吃火锅吗?”
那个父女俩为了一双公筷闹翻的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让父亲摔了碗女儿受了委屈的,真的是那一双公筷吗?从网友各执一词的评论不难看出,让公筷无法走进每一户家庭的原因,看似是不同的卫生习惯,其实,还是不同的文化背景。
网友“艺”就有同样的困扰,她有一个一岁半的儿子,最近婆婆来杭,和她住到一起。婆婆疼爱小孙子,给孩子喂食时,总是要自己亲自尝一口食物是否烫口,再喂给孩子,这一习惯让她难受了很久,每次想提,怕伤了老人家的心,又将话咽了下去。
父辈的受教育年代和饮食习惯,与子女差异显著。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想法,儿女们接受了新时代的教育,提出一种更卫生吃饭的方式,也无可厚非。不过,一旦沟通不畅,就容易出现帖子中闹僵的情况。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丁岚/文 王璟/制图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