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年半 药价降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了

23.09.2015  21:54

   浙江在线9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编辑/胡芸) 为了破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浙江从去年4月全面启动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改革进行得如何?下一步还将做些什么?今天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受省政府委托,省卫计委负责人向大会作了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的报告。

   全面破除“以药养医”

  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8.7%

  老百姓“看病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药价高,浙江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通过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合理上调诊查费、护理费、治疗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各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等措施,彻底切断存在多年的“以药补医”的生存模式。

  省卫计委主任、党组书记杨敬介绍,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截至2014年,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8.7%;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年均增长均为4.5%,得到较好控制;医用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等占医疗收入比例基本没有增加。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连续三年零增长。”

  此外,浙江还在探索建立药品分类采购新机制、医保支付标准新机制和药品集中采购监管新机制,构建全省统一的网上药品采购交易平台。绍兴市、宁波市在实施药品采购机制改革试点后,药品采购价格有了一定幅度下降。

   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

  县域内就诊率平均提高近5%

  “看病难”的问题很大程度在于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和交通的日趋便捷,许多老百姓就医不分大病小病都往大城市大医院跑。

  2012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

  目前,全省已有89家县级医院分别与省、市级三甲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覆盖近2/3的县(市、区)。7家省级医院安排医院资金3亿元与部分县(市、区)开展合作投资办医,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总体上,合作后县级医院服务意识、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门急诊量、出院量及手术台次明显增长,县域内就诊率平均提高近5个百分点。”杨敬说。

   将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切实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

  下一步,浙江将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合理调控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和结构布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对于城市公立医院,要优化功能和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单体规模夸张,并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量,增强疑难重症的诊治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强化县域和山区、海岛能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在当地就医。

  在改革过程中,还将以强化公益性为导向,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探索实施院长任期制、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年薪制改革试点。把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进一步破除公立医院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逐利机制,坚决推动公立医院回到公益性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