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全国乡村春晚大联动

18.01.2017  09:05

  挑旗幡、舞钢叉,戴斗笠、牵山羊,身着旗袍、手执油纸伞……1月12日,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一场由村民自编自演的乡村春晚正在上演,来自浙江丽水、福建武平等地的16支村民队伍轮番展示着各自的拿手好戏。你方唱罢我登场,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16万名观众通过国家数字文化网和文化共享工程·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的PC端及移动端观看演出,1.1万余人点赞,留下500多条祝福留言。这就是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合策划实施的“百姓大舞台——2017年全国乡村春晚网络联动”系列活动。

  拉开“百姓大舞台”序幕

  近年来,我国文化馆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依然存在专业技能欠缺、人才队伍结构不健全、服务效能偏低、资源利用不充分、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2016年,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提出《全国文化馆(站)“全民艺术普及技能提升计划”》,创建百姓大舞台、全民艺术普及大讲堂、公共文化交流平台3个数字化服务品牌。

  “百姓大舞台”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为手段,创新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方式,丰富内容、畅通渠道、提升效能,增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

  全国乡村春晚网络联动是“百姓大舞台”的重要内容之一。从1月12日至2月25日,活动把辽宁、广东、福建等7个省的10台乡村春晚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串联起来,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直播、点播和互动服务,开展百县万村联动。在线上,全国百县万村乡村春晚作为一个大专题,分设全国“”春晚、全民“”春晚、全球“”春晚、全民“”春晚、“十台经典、百部精品”遴选5个板块,并于微信客户端、机顶盒端上线。春节前后,观众登上网络就可以收看到这些精彩节目。

  扩大乡村春晚覆盖面

  1月12日在缙云的这场演出,也是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丽水市人民政府、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主办的2017年全国乡村春晚网络联动开幕式。

  当天,文化共享工程·中国文化网络电视通过覆盖25个省区市的1万多个入站终端、1400万个入户终端,以及手机APP、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对开幕式演出进行了网络直播,并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微信公众号同步开展了送祝福刮幸运好礼、点赞等多种互动活动。

  据统计,开幕式当天,缙云1/3的民众通过网络观看了演出;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文化共享“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培训班上,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25个文化馆代表和参与乡村春晚联动的单位代表也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演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对这种方式甚为赞许。他说,乡村春晚全国联动体现出的特点就是全民参与性。

  “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很多地方自发办起了乡村春晚。当然,这些乡村春晚具有分散性等特点,导致辐射面不广,制约着发展。

  2016年,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对乡村春晚进行了大力推动。当年2月,丽水最具特色的4台乡土民俗春晚向“一带一路”21国直播;5月,组织专家专程赴丽水调研;9月,特邀丽水参加宁夏银川中国文化馆年会举办论坛;11月,在丽水举办全国11省百余位文化局长、馆长、站长参与的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单位骨干培训。同期,浙江丽水、浙江温州、福建武平、安徽池州、河南郑州发起筹备成立了“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组织。此次全国网络联动是对乡村春晚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该活动得到专家的认可。一位公共文化领域专家认为,它打造了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与新媒体的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直播、展播、互动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巫志南从全民参与、全力支撑、全面激活、全局带动、全面运行、全面提升、全国覆盖、全球拓展8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后表示,活动吸引了基层百姓广泛的参与,激活了公共文化机构的存量,带动了地方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提升了基层民众的文化素养,营造了基层文化氛围,是一项可以覆盖全国并向国外拓展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百姓大舞台——2017年全国乡村春晚网络联动”第二站日前已在辽宁省盘山县太平镇太平新村展开,其余8台乡村春晚也将在5个省相继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