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逻辑

07.11.2017  18:30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将成为今后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科技、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中国走过了有些国家用1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另一方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保持足够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此,我们要全面认识,深刻理解“”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它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即既有的“硬需要”没有消失,并呈现升级态势,如对能源资源等满足现代物质生活的产品的需求持续提高,并在质量上有了新要求;新生的“软需要”则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

  从“落后的生产力”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已从绝对短缺变为相对短缺背景下的发展偏差与发展短视。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把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中国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从全局上谋划党和国家发展的工作重点,正是唯物史观方法论的生动体现。同样,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各级政府、各行各业也需要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辩证统一,把改革抓到位,把监管做到位,推出创新性举措,着力解决结构性失衡和新动能培育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地描绘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蓝图和战略步骤: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完成这两个发展阶段,关键在抓好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指出,这是正处于历史交汇期的中国要完成的两大发展任务。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社会主要矛盾变了,意味着社会发展再上新平台,需要“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三大不平衡: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尚不丰富、发展程度尚不够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固。如实体经济与金融、房地产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不平衡,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发展不平衡,高等级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亟待落实,建立在良性橄榄型社会结构上的财富公平正义分配格局有待形成等。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归根结底是吃透新时期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深刻内涵,从关注生产规模转向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正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要。从“三去一降一补”入手——去产能做“减法”,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加法”,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做“乘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晋级。形成以信息技术、大数据为支撑,统筹协调土地、矿产资源和生态的新型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架构。开拓服务国家能源资源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地质”新局面。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实干救国,实业兴邦。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经济基础。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对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安排适时进行调整变革,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推进事业单位和国企改革,弘扬一流先进精神,锻造一流创新能力,建设造福人民的一流企业。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给人民提供层次全面丰富、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一生奋斗的思想源泉。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正是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最鲜活的实践者、开拓者、引领者。三次理论飞跃指引下的中国发展历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与认识论辩证统一的最好体现。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变化,必将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关键时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和毅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应变,以“”促变,务实谋划、锐意进取,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搏击者,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