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日报】细致谋划大投入 争创省级新样板——慈溪市全面推进省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

28.07.2016  02:37

细致谋划大投入 争创省级新样板

——慈溪市全面推进省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

 

慈溪日报7月21日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几千年来,“治国必先治水”。大禹治水,开启了中华民族大规模治水的历史,后来,又有都江堰、郑国渠、白鹤梁、坎尔井等满载人类文明智慧的治水典型,充分体现了治水的重要性。可以说,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与水旱灾害持续不断斗争的历史。

近年来,我省提出“五水共治”的口号,再次体现了对治水重要性的认识。今年,我省又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而我市被列为20个县(市、区)中宁波唯一一个省级试点县(市、区),这是对我市治水的一种肯定,也是我市进一步发展水利,为百姓谋福利的重要契机。我市将抓牢这次机会,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全力当好宁波市标准化管理“领头羊”。

背景与目标

治水、用水在江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随着“五水共治”的开展,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治水也存在着短板,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工程边界不明确、人员和资金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等。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作为全省20个县(市、区)中宁波唯一一个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省级试点县(市、区),我市拟定了《慈溪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通过标准化创建,水利工程管理达到11化,具体涵盖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考核验收等各环节。

根据方案,我市将围绕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持续、高效运行的目标,全面提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和运行管理机制,做好水利工程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2016-2017年,计划投入资金5852万元,其中长效运行资金3136万元,用于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项目,并且争取两年时间完成拟定的五年工作任务。

具体来讲,到2016年底,我市将力争完成18处省级水利工程标化管理创建,1处宁波市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单位创建,31处市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单位创建;到2017年底完成剩余198处试点创建任务,全市中小型水库、山塘、海塘、水闸、泵站、水文站等水利工程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实现水利工程设施安全、持续、高效运行,争创省级、国家级先进。

梳理名录编好册 加强长效化管理

我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现象较为严重,水利工程管理缺少标准和规范,且鲜有的工程管理制度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责任难以落实。为此,根据省水利厅制定的水利工程分类管理标准体系,围绕宁波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五年实施方案,我市出台了《慈溪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方案》中针对我市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山塘、海塘、水闸、泵站、水文站等分为七个工程类别,编制了44本管理手册,逐步创建16个宁波市级标准化管理名录,44个省级标准化管理名录,建立一套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对全市所有的水利工程按照工程规模分为三级,一是省级工程,二是万方以上屋顶山塘(宁波标准)和小(2)型水库,三是县级工程。按照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不同,分为市属工程和镇属工程。

确权划界管好户 健全责任化机制

水体工程因工程界限不清、权属问题等原因造成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不顺、权责不明,特别是镇级、村级管理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及主体职责不明确,造成部分工程无人管护、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发挥原来的工程效益。

为更好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我市根据《方案》建立了领导小组,成立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明晰工程产权,通过电子地图划红线、政府发文确范围、界桩、警示牌设置定边界,进一步落实管理主体,建立三级安全责任制。

同时,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市将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的理念,探索适合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的多种管理模式——采用“建管并重”“以大带小”“小小联合”“以点带片”“专业代管”等工程管理模式,依据水利工程管理定岗标准,动用社会力量,尝试专业管理+物业管理持证上岗新模式,物业人员承担工程管理的运行维护任务和责任,专业人员监督管理落实到位,以便更好的发挥工程效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管护并重算好账 确保精细化实施

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对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更多便利,足额的经费也是推进我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人员保障,对于水利工程长久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按照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和编制细则等相关文件,我市将科学合理编制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寻求上级政府、地方财政、镇(村)等多渠道资金来源,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2016年,我市计划完成投资2821.67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工程维修养护、人员定岗、划界等。

同时,我市将把标准化创建成果纳入“五水共治”考核内容,促使各乡镇积极配合我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在确保经费充足到位的同时,还将加强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经费及时到位。

因地制宜装好网 实现信息化监管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市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成果,各水利工程在水位、雨量、视频等方面检测较为完善,但在工情检测、自动化安全检测等方面建设不足。

未来两年,我市计划投入资金2521.7万元,建立水利工程监督服务平台和工程运行平台,在山塘、镇属小型水库、市属水库、海塘、海闸、泵站、水文站布设水雨情遥测设备、无线视频监控设备,便于巡查人员实时监控,逐步完善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和监管平台,确保两种平台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工程管理“网络化”。

通过标准统一的模块设计,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上的便捷,实现日常办公流程化、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人性化,有效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多种形式固好思 推进标准化创建

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我市水利局计划每周召开专题工作例会,布置任务,交流工作心得,解决疑难,从而提升工作积极性,实现高效化。充分发挥“千人万项”专家指导作用,扩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工作途径多样化。

      此外,不定期组织培训班,巩固专业知识,并且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宣传力度,让百姓通过多方面了解认识,真正懂得这项工作是关乎民生,造福百姓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