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建议》着眼点
10.11.2015 10:53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这样理解很正确。不然您去看《建议》文本的开篇和结尾,不是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就是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但是,仅仅作这样的理解也许是不够的。这不但对全国而言不够,特别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的浙江省而言,恐怕就更加需要再三斟酌了。
一方面,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从来都没有“刀切豆腐两面光”这么简单纯粹的事情。从另一方面看,各地方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沿海地区快一些,的确也有个“率先发展”的问题。
人类历史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短期发展累积起来的连续过程。就宏观而言,其间虽不能避免个别时段的复辟和倒退,但在总体上,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愚昧到文明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就微观而言,它由无数个阶段性发展连续叠加而成,并且往往在前一个阶段性发展的后期,开始产生比较重大的实质性转变,从而为后一个阶段性发展的进入和可持续,奠定可靠和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看,“十三五”具有“双重任务”的性质。一方面,要通过“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其他类似“补短板”硬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另一方面,“‘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如果我们的眼睛只是盯住全面小康的“决胜”不放,看不到之后紧接着的现代化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那我们就有点短视和浅薄了。在我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是志在必得、务期必成的“头等大事”,实现发展理念的嬗变,实质性转入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境界,更是我们宏图大略、圆梦中国的“超头等大事”。用大时代的眼光看待,全面小康只是当前, 而现代化、中国梦则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常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但同时我们也应懂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是仅仅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就 “锲而舍之”,则“朽木不折”;但如果我们心中还有未来的大目标,“锲而不舍”地去持续跟进,那就会“金石可镂”。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既有“累积跬步”的努力,更有“锲而不舍”的奋斗,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也是我们深刻领会“十三五”《建议》的精髓所在。
阶段进取,境界升级,本不足奇。奇就奇在它在时空高度压缩的大背景下,需要力推实质性的重大转型。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所在。事实上,不完成这一“惊险的飞跃”,全面小康的光辉顶点,还难以成为现代化征程的全新起点。而“中等收入陷阱”的横亘和滑入,终将使我们不得跨越而原地踏步,甚至是“大好江山”得而复失。
写到这里,不禁令我想起曾在五年前参与编制我省“十二五”规划时的“三个发展说”。一个科学发展,一个转型发展,还有一个创新发展,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结合发展实践必须要确立的发展史观。
“科学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在经济方面既要能体现资源的支撑能力、环境的承载能力和产品服务的竞争能力,在社会方面又要能体现就业的充分性、分配的公平性和社保的普遍性。如此这般的理想境界,天上掉不下来,地里也长不出来,只能从我们当下轻车熟路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而来,亦即“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即中央反复强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内容包括以增长方式转变特别是运行集约化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社会结构转换特别是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转型;以体制机制转轨特别是以改革上层建筑为核心的广义的政府转型。
但在传统思维定势、运行惯性、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下,“转型发展”要能转得起来、且转出成效并转到位,还需要“创新发展”。这个“创新”,至少包括科技、制度和人文创新,科技创新重在自主研发,体制创新敢于改革攻坚,人文创新则力求实现精神和文化的重建。
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全面的创新。它不但是为了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更是为了赢取第二个“一百年”的宏大进军——这,或许就是对“十三五”《建议》着眼点的全面把握吧!
来源: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10.11.2015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