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都精彩——全省新农村题材小戏会演在慈溪举行
30.10.2014 11:06
本文来源: 文化厅
本次会演节目题材鲜活,主题鲜明,人物鲜亮,形式鲜美,通过各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生动再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新面貌,较好地体现了浙江省群众戏曲艺术的现有水平。由衢州市柯城区文化馆、西河越剧团表演的婺剧《爱在风雨后》讲述了一个廉政干部在妻子重病、女儿即将高考,面对经济压力时的抉择,通过人物内心的传神刻画,向观众传递了正能量;媳妇瘫痪在床,婆婆为照顾媳妇10年未曾出门,越剧《婆婆赛亲娘》生动再现了桐乡市石门镇东池村婆婆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媳妇的事迹,演员们的真情演出,使现场许多戏迷感动得落泪;甬剧《社区大忙人》以宁波市道德模范、江东区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居民陈国荣为原型,采运用戏剧、曲艺的形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松阳高腔《野柿子红了》以乡镇干部小刘因帮助丈夫外出打工的翠英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民宿观景园而引发的误会和矛盾为主线,反映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干部勤劳智慧、善良朴实、一心为民的优良品质,以及干群同心建设新农村的美好愿望;“病痛不可怕,怕的是想儿女时儿女却不在身边”睦剧《心愿》里的一句台词让现场许多老年戏迷深有同感,该剧向观众传递了“事业固然要紧,但亲情也不能忽略” ……整个会演的两场演出中,剧场里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与欢笑声。不同剧种的音乐唱腔,不同题材的现代小戏,不同演员的精湛演技,不同类别的表演风格,让观众陶醉在山美、水美、人美、江南美的戏剧画卷里。
与精彩的小戏相比,戏外的故事同样感人。《爱在风雨后》的曲作者姜泉福,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身患重症,凭着对婺剧的痴迷,他始终坚持在创作一线。到节目彩排时,姜泉福已经卧床不起,可是当剧组把录制好的节目视频请他过目时,他仿佛有了无穷的力量,出色完成了人生当中最后的一部作品。《行公道》曲作者朱国柱,曾创作了广为传唱的越剧《五女拜寿》、《五姑娘》等作品,虽然年逾80,但依然精神矍铄,在《行公道》录制期间,为了将传统戏剧的韵律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小戏当中,朱老在录音棚里一呆就是8个多小时,一遍遍调试,直至满意为止。戏剧工作者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而戏迷们对戏剧的热爱同样让人敬佩。在武义举行的“全省婺剧戏迷交流会”,虽然时值盛夏,依然吸引了近万人参与。台上演员大汗如注,一丝不苟,十分投入;台下观众热情高涨,掌声如潮,万分高兴。大热的天,那么多的戏迷聚在一起演出婺剧看婺剧,让人由衷地敬佩。在29日上午新农村题材小戏走进文化礼堂的慰问演出中,整个文化礼堂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戏迷们挤得水泄不通,戏迷们的热情让演员动容。
“比《中国好声音》还好看,剧中的精彩内容让我过目不忘。”慈溪市坎墩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说,参加会演的这些剧目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让他印象深刻。
“剧种多、关注生活热点、时代感强。” 著名戏剧评论家、国家一级编剧顾天高在评审会上说,许多参赛作品主题积极向上,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向观众传递了正能量,很可喜。
“一部中国戏曲史,半部在浙江。”浙江省文化馆研究馆员、国家一级演员周子清老师介绍,我省有56个曲种,戏剧文化艺术底蕴丰厚,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因其弘扬主旋律、贴近现实生活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丰富和活跃了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随着小戏与小品艺术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业余作者和演员,提高了我省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的创作和表演水平。这次前来参赛的这些作品都是近两年新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看来亲切、感人。这些小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彩画面,成功地在舞台上树立起一台台反映新农村建设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观念、新生活、新形象,于平淡的生活琐事中,针砭时弊,提炼出一个个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本文来源: 文化厅
30.10.2014 11:06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
我省借力互联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精品云畅享
经过连续四届的举办,文化厅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 第四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在杭颁奖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