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咏一座城 你还没加入吗?

07.08.2017  18:24

我的西湖记忆”征文继续热募中

旅美学者忆“女神”,俄罗斯留学生吟新篇

西湖白堤 记者 陈中秋 摄

这个夏天,注定因为杭州文才横溢,逸兴遄飞。

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外宣办、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杭州市文联主办的“我的西湖记忆”征文活动,正面向全球展开。

征文活动一经启动,近500篇炽热的投稿就从全国各地飞来。上周,都市快报还通过杭州对外传播官方社交账号“韵味杭州”在脸谱(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等平台,向全世界发出活动邀约,获得数万次阅读和转发,并收到许多海外来信。

一位早年移居美国从事癌症研究的华人学者,则向我们深情回忆了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到杭州的景象。这座令他心驰神往多年的江南名城,在这个北方汉子眼中“美似少女西施”。“漫步在苏堤白堤之上,细雨微风,波澜不兴,情侣依偎,燕语莺声。远处的青山,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好一幅天然的水彩画……”因为对杭州“魂牵梦绕”,他此后三次来杭,为浙大和圣地亚哥大学的医学合作牵线搭桥,每一次都必定要去看他的“女神”——西湖。

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孩今年才10岁,不仅早已练到钢琴十级,还被中国诗歌学会破格录取为年龄最小的会员。她以自己的视角为杭州写诗:“春姑娘还没醒/西湖的玉兰花/就以靓丽的花蕾/报告着春天的到来/玉兰花静静地开/像一位分外高雅的女子/以曼妙的舞姿/舒展着春天的多姿多彩/我愿化作一只春燕/衔上一首诗/送给远方的你/一个诗意盎然的春天”。

还有不远千里,从俄罗斯来杭读大学本科的一位“女普希金”,中文功底深厚,为杭州写下许多真挚的诗句,因参加去年的《中国诗词大会》被许多人认识,她也向我们发来了自己的作品。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白居易用八个字,道出从古至今每一代人对杭州怀有的丰富情愫。一面湖,将众人的记忆匣子豁然打开。

湖畔樟下晚纳凉,祖母细说白娘娘。童稚不解风情事,蒲扇轻摇入梦乡。”一位老杭州通过电子邮件发来他写的诗,描绘的是六十年前自己的孩童生活。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住在岳坟湖口,老曲院风荷旁,老底子的夏天就是这么摇着扇子过的。

另一位土生土长的老杭州,专程寄来由硬笔书法写成的古诗,其中一首写道:“柳暗花明春常在,浪迹人间戏天堂,闻各天下惊八方,莺歌燕舞鸟语香。”他说,自己从小住在涌金门附近,对西湖记忆绵长,还记得1956年夏天那场大台风,西湖水直接漫进家里浴室。不过这样的场景再也不会有了,这半个世纪来,西湖变化太大,越来越美,杭州变得越来越好,而他正是这段历史的近距离见证者。

有一位投稿人与西湖的接触非常亲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一直担任西湖游船上的船工。在他看来,不同于老一辈船工“划船划到老,衣服进当铺”的穷苦与窘迫,新一代西湖船工是幸福的,辛苦劳作,却也享受,因为每天都能欣赏西湖的美。他还通过西湖游船的变迁,见证了西湖的发展,写下“我是湖中一叶小舟,目睹了西湖景观的恢复,千页申遗文本,十年凝聚西湖人的心血”。

浙江传媒学院编导系的大四学生王歆怡发来了一组共十首诗。王同学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曾在西湖边度过小学六年时光,她选择以组诗为表现形式,将三评西湖十景的景点名称分别作为十首诗歌的主题,并融入相关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个人经历、感受,不同主题的文字风格也有微调。

她在组诗中的第十首《北街梦寻》中,用的是这样的笔触:“民国初年 某月某日/你想知道的故事/都藏在风霜雨雪里/当目送繁华褪散 定格在韶华的罅隙中/你曾经萦绕指尖不愿遗忘的魂牵美梦呢/你曾经爱过的人呢/都在北街的风里了。

因篇幅所限,版面上我们只能选登几首诗歌与大家分享。更多来稿作品,可以到“杭州新闻”App客户端的“西湖记忆”频道欣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杭州各媒体平台选登的征文作品,仅作展示用途,并不代表最终征文的评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