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湘山寺举行《湘山事状全集校释》首发仪式

30.07.2015  03:14
广西全州湘山寺举行《湘山事状全集校释》首发仪式 - 佛教在线
广西全州湘山寺举行《湘山事状全集校释》首发仪式 - 佛教在线
广西全州湘山寺举行《湘山事状全集校释》首发仪式 - 佛教在线
来源: www.jzfjw.cn

湘山事状全集校释》首发仪式在广西全州湘山寺举行(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中国社科院世宗所黄夏年研究员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2015年7月21日,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的《湘山事状全集校释》一书在“楚南第一名刹”广西 桂林 市全州县湘山寺举行首发仪式。全州县长廖照德主持仪式,县委书记陈立华、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大学张风雷教授、中国社科院世宗所黄夏年研究员、《广西日报》社原理论部主任吕朝晖,桂林市民宗委副主任蒋文明等分别致辞,对本书的文献价值与现实意义等予以充分肯定。地方政府倾力为一本佛寺志举行如此高规格的首发仪式,是并不多见的一件事情。

湘山事状全集》,南宋全州人蒋擢编撰,是号称“楚南第一名刹”的湘山寺的两宋史料汇编,完成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淳祐三年(1243)刻版;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重新刻版;因明清易鼎之际战乱频仍,康熙年间,这个本子在当地已经见不到了。这次由张云江、蒋朝君两位博士发现并点校的《湘山事状全集校释》,依据的正是在国图及临海博物馆发现的明正德本残卷,原有十二卷,现只有后九卷。

永州湘源县(今桂林全州)湘山寺,为唐代牛头宗第七代全真宗慧创建的道场。全真禅师,大约生于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十日,示寂于咸通八年(867),寿132岁。示寂后和六祖慧能大师一样,留下全身舍利;876年,相国刘瞻过湘源,望山中有光炳耀,舍绢助建砖塔供奉禅师真身。因祈祷屡应,每年的二月十日,周边郡县信众皆诣塔礼拜,形成独特的“香花会”传统。

因全真禅师长寿,且临终前留偈中有“无量寿身无生死,出入阳冥如梦里,报体成坏性常灵,分身普应诸天地”之语,故后世信众认为全真禅师是无量寿佛亦即是阿弥陀佛在中土的应化,这种说法,得到历代佛门大师如南宋大慧宗杲、明代憨山德清、近代太虚法师等人的认可。

后晋天福四年(939),割据长沙的楚文昭王马希范因钦服禅师道德,奏请将湘源县升格为全州,以全真禅师之名讳命名也。中国历史上以僧人命名州县名,这是唯一的一个案例。

蒋擢编撰的这本《湘山事状全集》,保留了全真禅师的事迹流传及宋代人们信仰寿佛的情形,说明当时的寿佛信仰不局限在全州当地,而是辐射至周边广大地区如永州、柳州、邵州、郴州等地,当然,也包括桂林,最远到四川成都、浙江台州、海南琼州、福建南平等地。而且信仰寿佛的既有百姓,也有官员,最典型的如邹应龙,时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是广西最高行政长官,他在1220年调任湖南安抚使经过全州途中,因为干旱,湘水很浅,乘舟无法前行,邹应龙于是到湘山寺祭拜寿佛真身。刚拜完,大雨倾盆。邹应龙为此写《谢雨》诗云:

稽首真空一炷香,黑云催雨燕飞忙。

江头骤报半篙水,蓬底安眠一夜凉。

北去定应逢海若,东游未暇问云将。

此生休卜行藏事,已付无何莫大乡。

在他之前,同为广西经略的范成大也曾于1174年写过一首《湘山大施堂》诗云:

重倚春林泪竹枝,南游风物鬂成丝。

难寻桂海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

来去别无心外法,行藏休问塔中师。

若论大施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

其中“塔中师”即塔中供奉的全真禅师的真身。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本《湘山事状全集》,后人不会知道湘山寺历史上还有这样的事情。

湘山事状全集》给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其中有较为明显的构建相对独立的“无量寿佛信仰”体系的意图,尤以卷六《无量寿佛化生以来事迹》,以及嘉定十三年(1220)芥堂如珪禅师所写的《翻盖宝塔金轮相记》中的“三佛并列”论、寿佛“制教十二部”的说法表现得最为显著。

无量寿佛化生以来事迹》一文中,除阐明“无量寿佛即西方阿弥陀佛之化现”外,另列出寿佛历代化生事迹,如在周昭王时化生为释迦文佛;周景王时化生为老子;汉武帝时化为张骞出使大夏寻河源,曾见到织女,得到织女所送的“榰机石”;汉明帝时化身为中郎将蔡愔出使西域求取佛经;梁武帝时又化现为达摩祖师,游历中国,传播禅法;唐高祖时化现为一位“胡国王”;唐玄宗时化现为“东岳令”,曾参与玄宗开元十三年分封 泰山 之事,与祭有应;最后则在湖南郴州化现为“寿佛”。

翻盖宝塔金轮相记》一文中,时为湘山寺住持的如珪禅师以“三世佛”并列:现在为释迦,未来是弥勒,过去是弥陀。弥勒化身是梁代傅大士,弥陀化身则是全真禅师。也就是说,全真禅师、傅大士和释迦是并列平等的“三佛出兴流传”。

既然全真禅师是以无量寿佛之应身而现于世,“佛经”则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所以,在《湘山事状全集》中,要屡屡强调“寿佛”留下了十二部经之事。因五代末期战乱频仍,全州屡经兵火,十二部经只剩下“一部十二卷”。《事状》中王鞏文云:“所制教十二部,历五季兵火之后,存者无几。天圣中,志松撮拾其馀,诣阙上进,诏赐束帛香茗。”

湘山事状全集》构建相对独立的“无量寿佛信仰”体系的意图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黄夏年研究员说,全真禅师圆寂后被世人尊为“无量寿佛”,即中国的阿弥陀佛,以“寿”与“福”为特点,反映了中华民众添福添寿、福寿双全的美好诉求及民族信仰。早在唐宋年间,“寿佛”崇拜就已在中国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流行。随后“寿佛信仰”传至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一种影响极其深远的文化现象。今发现的明代正德年间的《湘山事状全集》正是对这一历史的记录。目前,中国的佛教信众中有近7成信仰阿弥陀佛。在东盟10国中,绝大多数国家也均信仰佛教,受当地华人华侨影响,“寿佛信仰”延续至今,且广为盛行。黄夏年并且认为,中国目前提出构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以无量寿佛信仰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文化,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可以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突破口,增进海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共全州县县委书记陈立华介绍说,当前全州正在对湘山寺无量寿佛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及挖掘,旨在充分利用宗教文化资源,推动宗教文化与 旅游 产业的融合发展。张风雷教授则认为,广西是中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全州湘山寺是无量寿佛道场。深耕湘山寺寿佛文化,将在中国与东盟的佛教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全州湘山寺另一重要叙事线索“妙明珠”也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据《湘山志》记载,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铁山长老奉高丽国王之命,奉送金轮相顶、八宝毗卢、凤翅帽、金字《华严经》、绣金千佛袈裟、金钵盂等到全州湘山寺;七月初六日到七日,全州官绅士庶迎接到寺,拈香顶礼,将衣帽给全真禅师真身穿戴上。“金轮相顶”即夜明珠,因高丽人和当今韩国僧人都是这么叫的,人们把这颗夜明珠安放在藏有全真禅师真身的妙明塔塔顶,故称“妙明珠”。此事有碑记,现已不存;清咸丰年间湘山寺观音堂后仍有“禅堂钟”一口,为“高丽国师铁山明眼和尚证盟”。

据《湘山事状全集校释》的作者张云江副教授考证,“铁山长老”是铁山琼禅师,元代著名禅师,悟道后住南岳铁山,故称“铁山长老”,他曾受请到高丽国传禅,影响极大,后回归并终老中国。明代文琇《增集续传灯录》:“高丽国王钦师道德,具礼币遣使专请师至彼国,玄风大行,得度者甚伙。”明代德清《八十八祖道影》:“高丽国王请为国师,声振海外,后复还石霜,嗣雪岩焉。”铁山是湖南湘潭人,和全州属同一文化区域,且相距不远,对湘山寺与全真禅师事迹非常熟悉,向高丽国王盛赞全真为无量寿佛化身,国王或祈祷有验,于是委托铁山禅师回国时奉施宝物来全州供养禅师真身。

这颗“妙明珠”(金轮相顶)从元代、明代至清代乃至民国,一直安放在湘山寺妙明塔的塔顶。据记载,清初战乱时还曾夜放光明;直至1944年9月日寇侵占全州;1945年8月,日寇撤退前,焚毁湘山寺,抢走了妙明塔顶的妙明珠。这颗来自韩国的妙明珠在全州湘山寺妙明塔顶安放了634年,自1945年8月被日寇抢走后迄今,已离开全州整整70年。

值得一提的是,湘山寺还有一件“宝贝”,那就是光绪年间的放生池群雕,是就着一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占地三百多平米,池内所雕青狮、麒麟、蛙、鱼、龙、龟、蝙蝠等二十五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规模与艺术水准为国内所仅见,可惜也在1945年为日寇所砸毁,现仅存残迹;再就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二月初八日,塔内寿佛真身突然自焚,只剩下齿骨。次年,“佥书广西都司军政”李同春为寿佛重塑雕像,齿骨装入其中,俨然如旧。崇祯十一年(1637年)四月十日,徐霞客慕名专程前来全州礼拜“无量寿佛塔”。而在1945年8月日寇在湘山寺所放的那把大火之中,妙明塔内寿佛木雕像及齿骨舍利等亦就此被焚毁。

黄夏年研究员认为,今年是抗日战争70周年,那颗象征中韩友谊与日寇残暴劫掠我文明的“妙明珠”,是到了搜寻回来、重新安放在湘山寺内妙明塔顶上的时候了。张云江副教授则认为,“作为中朝世代友好及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鉴证,我们有责任把遗失的夜明珠找回来,并借此机会促进中国佛教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增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的湘山寺是一个有许多生动故事的地方。新近出版的这本《湘山事状全集校释》或许只是刚刚揭开了这一动人故事的序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