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浙江加速发力
G20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后,旅游红利不断外溢,游客的脚步从主办地杭州出发抵达浙江各地的名胜古迹、大街小巷。据省旅游局统计,10月1日至7日,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270.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一场国际盛会,正引领浙江全域旅游加速发力。
浙江各地人气爆棚
以避暑胜地闻名的德清莫干山,越来越感受不到旅游淡季和旺季的界限了,即使平常日子也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欢快骑行的身影。9月4日,当G20杭州峰会官方采访团30余名境内外媒体记者来到莫干山考察时,这里大部分洋家乐已经挂出“国庆黄金周满房”的告示。
藏于莫干山的洋家乐何以吸引游客们争相前来?在G20杭州峰会开幕之前,德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名山湿地古镇洋家乐”广告宣传;峰会结束后,德清主动对接杭州市余杭区,尝试开通“旅游直通车”,让双方客源互来互往。
不止德清洋家乐,G20杭州峰会给浙江导流的人气已然遍布全省。如今,乌镇的水上乌篷船里、沈家门的海鲜排档里、松阳的茶园民宿里,多了不少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游客朋友。伴随G20杭州峰会的圆满闭幕,浙江旅游迎来爆发期。
省旅游局通过对旅行社、酒店、景区抽样调查及大数据分析发现,G20杭州峰会闭幕以后,省内酒店客房出租率、旅行社预订率都有极大提升,其中百度等大数据平台的监测显示,互联网上对杭州和浙江的检索量同比增长115%。
“G20,让杭州在短期内成为全球的一个焦点。后G20时代,我们将积极放大G20杭州峰会溢出效应,由点及面,惠及全省旅游。”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浙江提出的“把全省当成一个大景区来建设”的理念,让各地旅游资源、公共服务得以提升优化,也让浙江各地更有自信、更加从容地应对人气爆棚。接下来,我省将在中国国际旅行商大会期间邀请上百名入境游买家和主流媒体记者,来浙江开展考察交流和合作洽谈等活动,趁热打铁推进浙江旅游的国际化进程。
“旅游+”迎来升级版
从“一餐饭”到“住一晚”,是旅游形态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一次转变,而在“住一晚”里挖掘商机则是“旅游+”的一次多方联姻。
“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会将一些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开放给游客。这次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向境外嘉宾开放,展示了‘旅游+学校’的独特体验。我甚至听说,有些外国友人来到杭州,会专门去菜市场逛一逛。”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梁雪松说,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4.3元,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第三产业拉动一二产业会更加凸显旅游业的优势。
G20峰会来到浙江,不仅架起了浙江迈向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桥梁,更加速了浙江产业、地域间的联动发展。
早在2014年9月,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首次提出了“旅游+”,提到要像对待“互联网+”一样重视“旅游+”;在《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实施“旅游+”工程,以更大力度、更宽视野推进旅游与各行各业的融合。
在温州和丽水,当地金矿矾矿企业因矿产资源衰竭而衰落,如今因旅游而重获新生;在宁波和舟山,渔村通过发展渔家乐,让渔民上岸、转产转业;在湖州和衢州,山村治理环境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农耕复兴、乡村再造”。“旅游+”,让旅游业超越了一般的经济产业,“一业带百业、一业兴百业”。
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全省将立足旅游供给侧改革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特别要全面推进“旅游+”在美丽产业、历史文化等重点领域的新突破,推进旅游业在美景、美宿、美食、美购一体化上发力,进一步延长旅游作为美丽产业的链条。
时时处处皆风景
近日,金华市旅游局又来杭州送旅游福利了。借着杭州游人如织,他们想把金华的好景好地推介给五湖四海的宾客。其实,早在G20杭州峰会前,省旅游局就举办了11场各地市的“从杭州出发,游诗画浙江——浙江旅游嘉年华”活动,旅游资源推介覆盖面超过8000万人次。
如果你刚巧碰上了其中的一场推介会,那么你会发现,这些推介会除了发放各地景区的优惠券外,还会设置VR体验、现场烹饪当地特产、民俗产品制作体验等。这种变化,正是浙江推行全域旅游后的成果:处处皆景点、时时可旅游。
浙江省社科院产业经济所专家认为,G20峰会是杭州乃至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
以杭州钱江新城城市阳台为例,这里原先并未归为旅游景区,但在G20杭州峰会之后,欣赏灯光秀的游客接踵而至,江干区为此增加流动厕所、摆放旅游标志牌、延长保洁人员工作时间等,适应全城成为“旅游景区”的变化;又如天台县后岸村,尽管是一个偏远的乡村旅游点,但在改造旅游厕所时将男女厕位比设为2:3,更加适应现实需求。
将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变身游客可以融入的景点,主客共享;让旅游业成为撬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力支点,能兴百业,正是浙江对全域旅游的领悟。
据了解,我省着力打造的一批兼具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高地;同时,我省还将在“十三五”期间打造百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风情小镇,让游客感受时时处处的旅途风景。(本报记者 李丹超 通讯员 林仁状 俞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