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现场会代表分享新昌经验
山区县新昌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迸发出蓬勃生机,成为全国县域科技创新的典范。12月9日,全国县市科技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新昌召开,来自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所属工业实力较强的县(市)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新昌、常熟等全国7个典型县域分享发展科技工作经验。
县域经济搞科技创新,着实不容易。要素资源、企业实力、人才储备、创新意识等,大城市可谓占尽先机,县(市、区)与其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才能打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县域魔咒”,闯出“小县城、大科技”的发展之路?
新昌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昌通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让小县城凝聚起科技创新的光和热,使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70%以上。
“新昌经验”仅仅是我省县域科技创新的缩影。近年来,我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鼓励基层探索,让县域“量体裁衣”,走出既因地制宜同时又可复制推广的科技创新之路。省委、省政府启动新昌、长兴、滨江、德清等县域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试点,以“吃螃蟹”的改革魄力聚焦县域科技创新,为全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板。
长兴坚持改革推动、需求导向、企业主体、人才为先,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设立县级第一只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构建以“大科技、大平台、大主体、大转化、大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滨江区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集聚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和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全面推进“三次创业”;德清深化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清模式”,将成果转化与市场、资本、产业、平台、环境紧密结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纳米”,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到工程中、成果转化到企业里、效益体现在市场上。
小县城,逐渐探索出科技创新、经济腾飞的大梦想,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基固本。审视这些县(市、区)不难发现,在这些县域科技创新探索中,既有个性化又兼具共性,而共性则是我省上下联动,推进县域科技创新的制胜法宝。
通过建立全省线上线下科技大市场,促进县域科技成果转化。200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设省市县统一的网上技术市场,推进技术产权化、成果资本化、转让市场化、交易网商化。去年,建成实体的省级科技大市场,同时将科技大市场覆盖到全省各市县,并确定26个科技大市场建设试点单位运营机构,打通县域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省市县协同推进工作,全方位满足县域发展需求。通过协同建设一批重点企业研究院、协同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协同引进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协同推广应用“创新券”、协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我省将各种创新要素下沉至广阔县域,为县域创新发展提供智力、科技、资金、物力等全方位支撑。
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907.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6%,其中市县研发经费支出达817亿元;各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133.9亿元,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5.94%,有40个县(市、区)财政科技投入超亿元,杭州市滨江区、余杭区,宁波市北仑区、鄞州区、慈溪市超过5亿元。